细雨绵绵,水绿天青,风光和暖。首届妇科肿瘤学天府论坛在众人的翘首期待中,步入新的日程。
会阴撕裂新分类及修补术及澳洲妇科泌尿相关解读——医院
朱兰教授首先讲解了会阴裂伤四度新分类,指出新分类的变化主要在于Ⅲ度的细分。产科相关肛门括约肌损伤的诊断主要依据肛门指诊,Ⅲ度的细分可应用经肛门超声区别。随后朱教授介绍了会阴Ⅲ、Ⅳ度裂伤新修补术方法的人员、麻醉、无菌环境、体位、修补时机、抗生素应用等术前准备。会阴裂伤的修补顺序为从上至下,朱教授以Ⅲ、Ⅳ度裂伤为例叙述了其修补步骤及手术技巧。对于术后产褥期的处理,推荐应用抗生素、大便软化剂及泻药,如病情稳定应避免直肠指诊,要注意术后随访。关于会阴裂伤修补术后再次分娩方式的选择,目前的数据并不能给予明确建议。
此外,朱兰教授还为我们带来了《阴道炎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新进展》的精彩演讲。
卵巢癌的精准治疗:从精准外科至靶向治疗——梁志清教授医院
卵巢癌精准外科有三点要求:精准全面分期、精准细胞减灭、精准并发症防控。梁志清教授首先详细讲解了腹腔镜全面分期手术的要点及关键技术,并指出卵巢癌治疗面临着易复发的困惑,对此需进行治疗方案的优化。梁教授着重讲解了高级别浆液性卵巢上皮细胞癌的可能表达形式、潜在分子治疗靶、癌症基因组图谱,并对卵巢癌应用抗血管生成治疗、海鞘素类似物、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强调了目前靶向治疗应答率不高,毒副作用大,但以Her2为靶向标治疗卵巢癌的CAR-T细胞设计可能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子宫颈周围解剖与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姚书忠医院
姚书忠教授首先介绍了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及其手术范围。随后姚教授着重讲解了与广泛手术有关的宫颈周围解剖结构。宫颈周围血管包括子宫动脉,膀胱上、中、下静脉,膀胱宫颈静脉,子宫深、浅静脉;韧带包括膀胱宫颈韧带、子宫骶骨韧带、子宫主韧带;间隙包括膀胱宫颈间隙、阴道直肠间隙、直肠侧窝,膀胱侧窝、膀胱阴道侧窝;神经包括交感、副交感神经。姚教授介绍了这些解剖结构的位置、毗邻、特点、解剖时注意事项及技巧等。提及输尿管隧道,姚教授强调解剖时沿隧道疏松组织进行可避免出血及损伤输尿管。最后姚教授展示了腹腔镜下保留宫颈的广泛子宫切除术,同步讲解了术中的解剖结构、手术过程、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等。
内异症复发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周应芳医院
周应芳教授指出内异症复发的原因有二:一为病因未除,经血逆流形成新生病灶;二为手术残留病灶。周教授认为内异症初发按指南,复发要重视个体化治疗。复发内异症手术治疗的难度可能会加大。周教授展示了单发、多发巧克力囊肿的手术切除视频,强调术中要注意游离输尿管,且要剥除精准以免导致卵巢早衰。周教授还播发了合并骶韧带异位病灶的切除的视频,说明了切除DIE病灶手术暗藏风险,如髂内动脉损伤等。异位症手术中可放置防粘连膜、引流管预防粘连。内异症复发的治疗困难,所以我们要注意内异症复发的预防,手术要彻底,应用药物预防复发,如有生育要求,建议尽早妊娠。
腹腔镜经腹膜和经腹膜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张蔚医院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其手术途径目前主要为经腹膜及经腹膜外两种途径。其中,左侧的腹膜外路径更具有可行性,与经两侧腹膜外相比,可减少操作步骤及腹膜撕裂的风险,缩短手术时间,因此为大多数医生所采用。经腹膜外手术的优势主要在于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适用于肥胖患者且切除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数量更多,但也有局限性,相对于经腹膜途径,更易致高碳酸血症。我们在采用经腹膜外途径进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时要严格掌握其禁忌证,积极处理其术中并发症,必要时转为经腹膜途径或开腹处理。最后张蔚教授播放了一例腹腔镜下经腹膜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手术视频,细致的讲解了术中的解剖结构、手术步骤、要点等。
子宫内膜癌宫腔镜特征与识别——段华教授首都医科医院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对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宫腔镜诊断可直视探查宫腔,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优于超声检查,但也有劣势——为有创检查。内膜癌宫腔镜下可显示出不规则的增生或占位、组织糟脆和坏死、异性血管等特点。段华教授强调血管的异常会带来组织结构的异常。子宫内膜癌血管的特征病变有裸枝状血管、血管粗细不均/杂乱无序、树叶状血管等。宫腔镜用于内膜癌的诊断前些年存在争议,现已达成共识,如宫腔镜检查会导致子宫内膜癌细胞腹腔播散,但在早期病例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目前无证据说明其可以影响患者的复发及生存预后。最后段华教授强调对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既要规范又要个体化。
腹膜后入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程文医院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妇科恶性肿瘤的重要转移途径,因此判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是否有转移是决定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分期、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前可以应用影像学进行评估有无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但金标准是手术切除淋巴结后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均是腹膜后入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适应证。程文俊教授细致讲解了腹膜后左、右侧入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步骤及并发症,并指出有研究提示腹腔镜下腹膜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安全可行,有助于临床分期从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最后程教授播放了腹膜后右侧入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录像视频。
经典盆腔淋巴结切除范围解剖学依据探讨——陈春林教授医院
经典盆腔淋巴结切除范围是如何制定的?围绕这个问题,陈春林教授应用在体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对其解剖依据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髂总血管的长度、髂总淋巴结的分布特点,指出1.不能单纯以髂总动脉的长度来制定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上界范围,同一患者的双侧髂总动脉长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不能死板地以分叉2cm作为界定标准;2.在行常规淋巴结切除术时应切除髂总动脉全部淋巴结。最后陈教授对依托于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的手术导航的应用做了介绍。
输尿管“隧道”的解剖与腔镜手术要点——王玉东教授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输尿管“隧道”是指输尿管穿过宫旁组织、膀胱宫颈韧带而进入膀胱之前的路径,约2-3cm左右。王玉东教授讲解了其前层、后层、周围血管、内部结构、组织层次等基础知识,并形象地用“坎儿井”形容输尿管“隧道”。王玉东教授利用视频展示了不同方式输尿管隧道的处理,讲解了手术要点,如如何暴露、分离第四间隙等。
腹腔镜复发卵巢癌二次手术应用的探讨——朱琳医院
复发卵巢癌(ROC)可分为化疗敏感型、化疗耐药型、顽固性、难治型。ROC治疗的总原则为姑息而不是治愈,强调个体化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应根据复发类型制定治疗策略,根据既往治疗反应性、完全缓解时间间隔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而二次手术的治疗价值尚未确定,故术前要认真评估,掌握好手术指征及时机。朱琳教授列举了4项关于复发卵巢癌二次手术的相关研究表明了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朱琳教授分享了两例ROC病例的诊治过程、预后,并播放了相应的腹腔镜手术视频,指出腹腔镜可用于ROC的二次手术,可以部分代替开腹手术。
肿瘤内异质性临床意义—妇科肿瘤诊疗的新观点——李小平医院
肿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提示了肿瘤的异质性(肿瘤间的异质性、肿瘤内的异质性)。其中,肿瘤内异质性可表现为时间异质性,染色体异质性、基因异质性、功能异质性、原发灶与转移灶差异等。肿瘤内异质性提示了化疗的理念应转变为精确化、靶向性、序贯化疗。化疗及随访期间肿瘤标志物谱改变提示应联合监测各种标记物,不应单纯测定升高标记物,并根据标记物肿瘤改变,指导化疗方案选择;在病理学方面要注意行多点活检。
卵巢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脾门解剖技巧及相关问题——侯建青教授青岛医院
卵巢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有很多疑难问题,如大网膜切除、脾区病灶切除等,侯建青教授认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多动脑、有胆识、掌握技巧、注重协作。接着侯教授讲解了脾门区的结构,指出脾膈韧带、脾肾韧带、胰腺尾部因易出血,不宜过多操作,而脾胃韧带属于可操作区。脾门区易发生脾切迹、结肠、胃大弯、胰腺尾部、血管的损伤。最后侯教授展示了逆行完整大网膜切除的手术操作视频,同步讲解了手术的步骤、难点、操作技巧、注意事项。
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决策选择——刘木医院
宫颈小细胞癌(SCCC)属于神经内分泌癌,较为罕见,其发生与遗传因素、HR-HPV感染有关。SCCC与普通宫颈癌有共性,但也具有个性。在带领大家回顾了SCCC的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预后相关因素后,刘木彪教授重点讲解了其治疗策略。手术治疗是早期SCCC治疗的有效手段;放疗对于控制局部肿瘤增殖和复发有一定的帮助;系统性化疗对控制肿瘤的远处复发有良好作用,化疗方案多参考SCLC,如EP、VAC、PP、顺铂+5-FU等方案。但目前尚无SCCC的标准治疗方案,仍强调局部控制与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可尝试化疗+放疗+化疗的三明治强化治疗的方法。
宫颈癌的精准放疗与质量控制——冯医院
宫颈癌术后强调放射治疗,但常规外照射技术具有多项缺陷,这就对精准放疗提出了要求。冯梅教授介绍了精确IMRT靶区设计及剂量学优势,强调如要保证所设计的计划等同于患者所得到的,就对质量控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IMRT解决盆腔器官动度问题可采用IGRT、缩短治疗Timing、靶区勾画三种方法。冯教授运用图片展示了肿瘤在放疗过程中的退缩,指出在退缩的过程中可采用ART技术。最后冯教授介绍了IGBT的规则建医院的应用现状。
机器人在中国妇产科领域应用现状及前景——孟医院
传统的腹腔镜手术已发展至极限,而机器人手术因其精确、稳定、灵活的特点得以发展。孟元光教授介绍了机器人手术发展史、应医院开展机器人手术的现状。机器人手术相对腹腔镜具有极大的优势,机器人具有灵活的内腕并可减少震颤,可完成精细的操作,另外还有3D成像系统、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减轻术者体力负担等优势,但也存在诸如触觉及温度觉缺失等不足之处。
孟元光教授还为我们讲解了《HPV感染和宫颈癌前病变防治新技术—抗HPV生物蛋白辅料》
妇科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李力教授医院
李力教授指出恶性肿瘤患者VTE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漏诊率、高致残率、预后差的特点,并介绍了恶性肿瘤血栓栓塞的发病机制。手术是DVT的高危因素,其DVT的发生率高达20-40%。接着李力教授对ACCP指南中肿瘤预防VTE及肿瘤合并VTE的建议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强调了VTE防治应作为肿瘤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VET的诊断可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低分子肝素、Ⅹa因子抑制剂。李力教授结合CSCO相关VTE的治疗专家共识对VTE的治疗进行了讲解。
炎症和妇科肿瘤——胡丽娜教授重庆医院
肿瘤相关性炎症是肿瘤的一个新特征,炎症通路和因子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炎症的微环境能够促进肿瘤发展,有研究提示盆腔炎症是上皮性卵巢癌的一个发病因素。基于炎症与妇科肿瘤有密切关系的假设,胡教授团队进行了炎症因子以及相关蛋白在妇科肿瘤的表达和功能的研究。肿瘤炎症微环境成为肿瘤治疗靶点,目前围绕这一点已开展多项研究,针对炎症微环境治疗策略可以更有效的改善癌症治疗效果,对肿瘤和炎症微环境的治疗将成为未来抗癌的重要方向。
论文撰写常见问题分析及提高刊稿率的对策——魏正强主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辑部
目前我国临床医生不仅面对繁重的临床工作,还有论文的压力。《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的魏正强主任介绍了杂志投稿流程、论文撰写的常见问题、编辑审稿原则。退稿的论文存在缺少创新性、重复前期研究工作的共识问题,也存在一些具体问题,诸如题目、摘要和关键词、前言不当,论著类文章试验设计不规范,病例资料经过有意无意挑选,观察指标和考核方法不科学,统计学方法应用不当,研究结果分析不深入、研究结论不成立,未引用领域内重要参考文献,仅为综述与讲座类文稿等。接着魏主任也拿出了增加刊稿率的对策,指出要注重选题、科研方法的选择、临床研究设计(随机、对照、盲法)、偏倚控制、建立相对稳定的研究团队等。
腹腔镜宫颈癌手术精细无血解剖与技巧——黄医院
黄浩教授首先介绍了宫颈癌手术发展历程,手术入路、手术理念、设备器械的变迁。宫腔镜下宫颈癌基本术式的难点在于:腹主淋巴结清扫、输尿管的游离、主韧带的切除。黄浩教授播放了腹腔镜宫颈癌手术的腹主淋巴结切除、游离输尿管、主韧带在子宫深静脉及髂内静脉汇入处切除及保留神经的视频,讲解了术中的解剖结构、技巧、注意事项。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治与妊娠——卢美松教授哈尔滨医院
CIN是与子宫颈癌关系密切的一种癌前病变,目前多采用切除性的治疗方法。对于有生育要求的CIN患者治疗后的妊娠问题值得 目前国内一些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影响了晚期卵巢癌治疗的满意度。刘开江教授详细介绍了MSKCC、Dowky、Nelson、Bristiw等晚期卵巢癌评价模型,并指出由于辅助检查技术尤其是影像检查的原因,以上模型目前并不适用于中国,但国内可以应用宫腔镜辅助评估晚期卵巢癌是否达到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帮助决策。腹腔镜只对少部分的晚期卵巢癌可以进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是合适的。对于卵巢癌不要也不应追求腹腔镜手术率,应该提高卵巢癌开腹手术技巧的理念。
液体活检与妇科肿瘤如何让理想照进现实?——张师前医院
液体活检是通过采集患者体液对体内的肿瘤、移植器官进行监测,其常见检查项目有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肿瘤DNA(ctDNA)、肿瘤细胞源外泌体。CTC的关键技术在于CTC固定技术、捕获与富集技术、分析技术。早期检测血中CTCs,对卵巢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均有帮助。CtDNA水平升高也可以用于卵巢癌的诊断,尤其是ctDNA的异常甲基化的检测可以早期发现隐匿性卵巢癌。肿瘤细胞源外泌体作为生物标记物目前存在分离纯化、分离内容物两大难点。液体活检所具有的优势是理想状态,面临着现实中的诸多问题,这正是液体活检研究为之努力的方向。
达芬奇机器人早期卵巢癌大网膜切除之我见——纪妹教授医院
卵巢癌的治疗是以手术治疗为基础,联合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目前腹腔镜手术已熟练应用于早期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突破了人眼、人手、人力、微创的极限,具有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势。但机器人EOC全面分期手术也存在一些难点,如在大网膜切除时需要倒转体位,明显延长了手术时间。纪教授以定位打孔、患者体位、对接机械臂、助手协助牵拉大网膜作为切入点尝试解决这个难题。纪教授展示了改良式达芬奇机器人切除大网膜的手术视频,同步讲解了手术步骤,以实践说明改良式手术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宫颈残端癌腹腔镜下手术的相关问题——罗喜平教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宫颈残端癌包括隐形残端癌/并存残端癌及真性残端癌。宫颈残端癌的诊断金标准为病理诊断,其治疗与宫颈癌的治疗一致,但更注重个体化。宫颈残端癌的手术治疗面临解剖改变、术后粘连、组织纤维化的问题,使得术野暴露不清、分离困难,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其并发症主要为膀胱损伤。罗喜平教授视频展示了宫颈残端癌手术,指出手术的关键之处在膀胱腹膜返折处,挺举宫颈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最后罗喜平教授指出次全子宫切除术前应常规宫颈癌筛查,如为HPV16、18感染不建议次全切。
肿瘤手术后并发症—尿瘘修补新方法围堰堵漏瘘法——罗光楠教授医院
尿瘘可由产科、妇科、疾病、放射等损伤所导致,主要根据解剖部位、瘘口性质进行分类。尿瘘修补前需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也不能忽视。罗光楠教授图文并茂的介绍了尿瘘修补新方法——围堰堵漏瘘法的手术步骤,并列举了两例案例说明了围堰堵漏瘘法的适应证为最复杂型尿瘘及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处理。
腹腔镜在晚期卵巢肿瘤分层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医院
腹腔镜在晚期卵巢癌的应用价值有:1.明确诊断;2.肿瘤标本基因测序—筛查寻找“靶向药物”;3.提供相对准确的临床分期;4.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分层治疗。陈龙教授认为早期卵巢肿瘤行镜下分期手术是可行的。在初次镜下探查评估中,如无法完成理想化肿瘤细胞减灭术,NACT可为最理想化ICS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更好地改善卵巢癌患者的预后。
以下为今日精彩花絮:
声明:本文为中国妇产科在线独家发布,如需转载注明来源!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