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感染可要注意了!
HPV是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的简称,HPV病毒根据它的致癌性分
成高危型和低危型。什么是高危型HPV?就是和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相关的一些
亚型,什么是低微型的HPV呢?那就是和生殖器疣相关的一些亚型。常见的高危
型HPV包括16型、18型、31、33、45、52、58等等亚型,其中16型和18型是致
病性最强的。如果发现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建议尽快的转诊阴道镜,低危
型HPV常见的亚型有6型,主要是和生殖器疣相关
。
“HPV感染都会变成宫颈癌吗?”
“高危和低危有什么区别?医生你看,我这个感染严重吗?”
“医生,我感染HPV,该怎么办啊?”
看到自己感染HPV,是不是顿时感到绝望?
据统计,我国约有70%以上的育龄的女性都曾有HPV感染。不过,HPV也分高危
型和低危型。
虽然只有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会导致宫颈癌的发生,但感染低危型HPV也会对女
性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
在第四届东方妇产科学论坛妇产科感染论坛上,来自医院的李
小毛教授带来了《女性下生殖道低危HPV阳性患者的管理》的精彩演讲。
一、不同的HPV各有喜好
其实,HPV有很多亚型,感染不同的HPV,会引起不同的病变。
有的倾向感染皮肤,有的倾向感染粘膜。根据易感部位、高危和低危分成4种类
型:
其中,粘膜高危型是导致宫颈癌、喉癌等恶性肿瘤的主力军。据统计,
全球大约70%的宫颈癌由HPV16/18引起,中国约85%的宫颈鳞癌与
HPV16/18相关。
1.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导致宫颈癌
宫颈癌的发生就像垃圾污染的土壤。
开始垃圾接触土壤表面,导致表层受到污染(HPV感染)。
若土壤能及时分解或被人为清除,深层的土壤不会受到波及;若垃圾越来越多
其有害物质也会越陷越深,危及到土壤深层,土壤便无力回天(病变无法挽
回)。
不过,通常需要持续感染HPV数十年才会发展成宫颈癌。
目前认为间隔6-12个月两次或两次以上宫颈检测样本显示同基因型HPV感染即为
HPV持续感染。
HPV感染后,在自身免疫系统的帮助下,HPV感染会被清除,并且是一过性、无
临床症状的,年龄越小,清除能力越强。
对于新发HPV感染病例,约70%在1年内清除,约90%在2年内自我清除。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幸运的,仍有10%高危型HPV感染持续超过3年,其中约
30%发展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如果未及时诊治,最终约1%进展为宫颈癌。
2.哪些人相对安全?
在过去的认知当中,只要是HPV感染,都有很高的清除率,但实际这是和年龄紧
密相关的。
在隋龙教授曾发表的《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临床应用误区》一文中指出2年91%的
清除率是限定在年龄<30岁的女性中,≥30岁女性中79%-80%是一过性感
染。
由此说明HPV感染自然转阴率与年龄相关
当年轻女性无法清除HPV时进入持续感染阶段,持续感染状态的女性随着年龄增
大比例增加,这是对年龄较大或性生活时间较长的女性进行HPV检测更有意义的
原因所在。
。
二、高危型总是引人注目,低危型也不容忽视
当HPV处于亚临床感染,自觉症状不明显,或仅有局部轻度不适和瘙痒,需作醋
酸白试验和借助阴道镜检查等方能辨认,仅仅HPV-DNA检测阳性,组织学没有改
变。
但当这些HPV引起病变时,通常可发生尖锐湿疣(CA)
。
CA又称生殖器疣、尖圭湿疣或性病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增
生性疾病,好发于外生殖器部位及肛门附近的皮肤或粘膜区域
。
CA在中青年群体较为常见,接触性传染是尖锐湿疣的主要途径
。
6、11及16、18、32、34、40、42、43、44、53、54等嗜粘膜型病毒均可引起
尖锐湿疣,但主要以6和11为主,这俩病毒可是承包了90%的生殖器疣
。
高危型感染经常可引发癌前病变及癌变的发生,但也有约5%的外阴癌及相当多的
肛门癌是在长期存在尖锐湿疣的基础上发生的。
1.CA的临床表现
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可有轻微瘙痒、白带增多有臭味等表现;
皮损特点为赘生物,发病部位为外阴及肛周;
典型病损为隆起的淡红色肉质赘生物,表面粗糙凹凸不平,比较典型的外观呈颗
粒状、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大小不等、数量不一。
(1)宫颈尖锐湿疣
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可有轻微瘙痒、白带增多有臭味等表现;表面易发生糜烂、
破溃、出血及感染
(2)巨大尖锐湿疣
是本病的一个特殊类型:疣体不断增长,形成巨大的瘤体、个别病例有一定程度
的侵袭性,破坏周围及深部组织,发生溃疡、引起包皮穿通和尿道瘘等。但组织
学改变仍属良性,不会转移。
主要见于孕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和艾滋病患者。
1.CA的临床表现
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可有轻微瘙痒、白带增多有臭味等表现;
皮损特点为赘生物,发病部位为外阴及肛周;
典型病损为隆起的淡红色肉质赘生物,表面粗糙凹凸不平,比较典型的外观呈颗
粒状、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大小不等、数量不一。
女性患有hpv在早期的时候会出现根部有蒂的情况,而且也很容易出现渗液、糜
烂,如果接触的话就会容易出血,对于皮损的裂隙经常会有脓性的分泌物或者浑
浊浆液,散发恶臭,自觉有痒感,常因搔抓而引起细菌继发感染。女性hpv潜伏期
平均为2-3个月,病变发展无自限性,早期症状为局部搔痒,疼痛,少数病人无女
性hpv早期症状。
患者会出现白带增多,且白带的颜色发黄,有异味;性生活会有出血及性生活疼痛的现象出现。这些症状需要女性多加注意,因为女性白带异常有时是因为外界的影响,如过度劳累、持续情绪低落等。
对于女性尖锐湿疣的症状这一问题,而患者可出现扁平湿疣。这属二期梅毒疹,是发生于生殖器部位的丘疹或斑块,表面扁平、潮湿,亦可为颗粒状或菜花状。还可出现汗管瘤。为小且硬的肤色或棕褐色丘疹。
医院有很多,那么患者朋友应当如何选择?才能早日治好尖锐湿疣,下面医院时需要注意的几点:
一、看医院口碑
由于尖锐湿疣发病率越来越高,导致医院越来越多,但是患者应医院进行治疗,因此口碑相当重要。一家有着好的口碑,都说医院才是选择的关键。
二、看治疗技术
治疗尖锐湿疣的技术很多,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当然药物只是辅助作用,但是选择好的药物治疗也是能治好轻度的尖锐湿疣。对于病情严重的尖锐湿疣,则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医院的技术则相当重要,需要考虑医院设备。
三、看专业医生
现在性病医生很多,但是是否专业这得衡量下。专业的性病医生会根据检查报告,以及患者的症状,再结合以往的诊疗经验,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让患者早日摆脱尖锐湿疣的困。
大量调查结果证实,大约80%的男性以及女性的一生中,在生活中的某个阶段都会感染hpv病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乳头瘤病毒。若感染的是高危型hpv病毒,那么就会给身体健康带来一些危害,比如可能会引起宫颈癌变等。由此可见,为了健康,了解hpv病毒感染途径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提前采取措施进行规避。
HPV传播途径:通常来说HPV病毒感染主要有三大途径,可惜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1、性传播
研究表明,hpv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是性传播。在有性生活的女性当中,大约60%-80%的人都会感染hpv病毒,尤其是初次性生活的年龄小的女性以及性伴侣数量多的女性,感染hpv病毒的几率都会很高。
2、直接皮肤接触
在临床,有不少女性没有发生过性行为,却被查出感染了hpv病毒,很可能是通过直接皮肤接触而被感染的。
3、母婴产道传播
孕妇持续感染hpv病毒,可能会导致宫颈病变,因而容易造成腹中胎儿宫内感染,进而导致新生儿喉乳头瘤等。不过,这种情况的发生几率较低。
为了自身的健康,希望大家警惕以上hpv病毒感染的3大途径。建议有条件的女性接受hpv疫苗,同时还应该在平时洁身自好,避免与多个性伴侣接触。另外,在外出住酒店时,尽量减少坐厕、坐浴,最好是自带毛巾或者床单被套。做好这些事情,可以助您有效避开hpv病毒“攻击”。
如果在体检时查出感染hpv病毒,也不必过于担心。医院妇产科教授的一句话:“女人感染hpv病毒就像得感冒一样普遍。”
因为hpv病毒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前者一般会在感染后的6-12个月内被自身的免疫力自行清除,后者虽然有激发宫颈癌变的风险,但是并不表示一定会引起癌变。通常来说,从高危型hpv病毒的持续感染发展到一般的宫颈癌前病变,再进而发展为宫颈癌,这个过程大约需要8-10年。感染者只要遵听医嘱进行防控,定时筛查,积极锻炼提高免疫力,是有机会阻止宫颈癌的发生。为了自身的健康,希望大家警惕以上hpv病毒感染的3大途径。建议有条件的女性接受hpv疫苗,同时还应该在平时洁身自好,避免与多个性伴侣接触。另外,在外出住酒店时,尽量减少坐厕、坐浴,最好是自带毛巾或者床单被套。做好这些事情,可以助您有效避开hpv病毒“攻击”。
如果在体检时查出感染hpv病毒,也不必过于担心。医院妇产科教授的一句话:“女人感染hpv病毒就像得感冒一样普遍。”
因为hpv病毒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前者一般会在感染后的6-12个月内被自身的免疫力自行清除,后者虽然有激发宫颈癌变的风险,但是并不表示一定会引起癌变。通常来说,从高危型hpv病毒的持续感染发展到一般的宫颈癌前病变,再进而发展为宫颈癌,这个过程大约需要8-10年。感染者只要遵听医嘱进行防控,定时筛查,积极锻炼提高免疫力,是有机会阻止宫颈癌的发生。
3.鉴别诊断
在尖锐湿疣的鉴别诊断中,女性假性湿疣容易与尖锐湿疣相混淆。
其临床表现:
1-2mm大小的丘疹,淡红色,群集不融合;
表面光滑,形似鱼子状或绒毛状,触之有颗粒样感;
常对称分布在小阴唇内侧面或阴道前庭。
一般没有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瘙痒感,可用醋酸白试验进行鉴别,假性湿疣醋酸
白试验阴性。
4.CA的治疗
CA的治疗应根据病损的多少、大小、患者的免疫功能、皮损部位及设备条件等选
择局部治疗和/或全身系统治疗。
(1)局部治疗
CA的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
(2)针对免疫系统相关参与机制的治疗
局部外用干扰素凝膏制剂或干扰素病损内(基底部)注射,或皮下、肌肉注射。
目前尚无规范的剂量方案,每次量10万-60万U。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常作为辅
助疗法。
对于反复发作的尖锐湿疣可采用抗病毒和提高免疫功能药物结合使用,如转移因
子、胸腺肽,以及口服中草药物。
三、HPV的防与治,我们该怎么做?
调查发现,HPV感染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如焦虑、困惑、自责、对性伴侣的
不信任等心理,也会导致血压,心率升高等,对患者社会心理及性心理健康造成
极大困扰。
HPV在增加心理负担的同时,使得机体处于低免疫状态,这不仅不能消灭HPV,
反而为HPV的大肆复制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因此,除了上述局部治疗和针对免疫的治疗方法以外,病因治疗才是关键,那就
是如何消除HPV。
1.使用药物干预
广谱抗病毒、免疫增强剂;
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
病毒入侵抑制剂;
生物靶向药物;
中医中药等。
使用药物或多或少能起到清除HPV的作用,但药物对HPV的消除效果是有限的。
首先,药物作用机制不明确,没有充分的实验数据支撑。目前国际上没有大数据
说明哪种药物治疗有特别良好的疗效。
样本量少,得出的结论重复性差,临床试验设计需要有严密的对照组设计,评估
入组患者的各项信息,如感染时间、宫颈病变的程度、更加不可以不设对照组。
其次,HPV感染大部分都能被人体免疫系统自己清除,自然转阴率高,很难解释
清楚自我转阴还是药物所致。
所以,抗HPV药物与方法,存在就是合理,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不要失去机
遇,等到持续感染阶段,早期干预效果可能好。
2.心理干预
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定期宫颈癌筛查完全可以避免疾病的进
展。
增强自我调节,消灭不良情绪,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经常进行中
等强度的有氧运动,都可使免疫力获得增强而抵抗HPV。
3.HPV疫苗
目前已经上市的国产二价和进口二价、四价、九价疫苗均为预防性HPV疫苗,通
过接种能诱发机体产生抗体,抗体可透过血管壁,在局部上皮组织内达到较高浓
度。
当HPV通过粘膜上皮的细微伤口接触基底细胞时,位于上皮组织中的抗体即能与
病毒结合,发挥中和作用。
病毒无法扎根,尖锐湿疣又何来?
4. 1、产酸,产H2O2和其他抑菌物质;
2、空白占位(竞争粘附阴道上皮细胞);
3、竞争营养物质(如糖原);
4、刺激阴道局部免疫;
阴道微生态学:
阴道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生态学分支,其核心是正常微生物。女性阴道微生态系统是非常灵敏的系统,可以受到外源性、内源性因素的影响,而容易发生改变。
阴道微生态的组成:
1、解剖结构:包括阴道的自净作用、大小阴唇自然合拢的天然屏障作用、阴道前后壁的紧贴和宫颈粘液栓的周期性变化等。
2、局部免疫;
3、内分泌的调节;
4、微生态的菌群;
其中,阴道菌群是阴道微生态的核心内容。阴道微生态作为复杂的生态系统,随宿主年龄而变化,月经周期、妊娠及不同身体条件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有益于宿主的健康。研究发现:阴道菌群生态平衡的任何改变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影响甚大,对疾病的病程和定论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阴道微生态影响因素:
1、正常阴道微生态受外力、手术、分娩、冲洗、性生活等,破坏微生物群结构和解剖学的屏障作用;
2、卵巢功能低下、全身性疾病、大剂量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导致阴道菌群变化。阴道微生态失衡导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下生殖道炎症。
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通过五方面进行形态描述:
1、阴道菌群密集度;
2、阴道菌群多样性;
3、优势菌;
4、机体炎性反应;
5、原因菌。
结合六项功能指标:
1、阴道PH值;
2、过氧化氢;
3、白细胞酯酶;
4、唾液酸苷酶;
5、B-葡萄糖醛酸酶;
6、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两方面结合对阴道微生态进行全面的评价。
阴道微生态正常指标(六项):
1、密集度:II-III级;
2、多样性:II-III级;
3、优势菌:革兰阳性大杆菌Gb(L);
4、炎性反应:白细胞0-5个/高倍视野;
5、PH值:≤4.5;
6、H2O2:阴性(乳杆菌功能正常)。
宫颈癌与HPV: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尤其是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高危因素。绝大部分HPV感染女性可通过自身免疫力将其从体内清除,但仍有5-10%感染HPV者因自身免疫因素或其他因素无法清除HPV,维持高水平的HPV载量,形成HPV持续感染。HR-HPV感染女性,30%发展成CINI,10%发展成CINII,10%发展成CINIII,1%发展成宫颈浸润癌。研究发现除自身免疫力外,阴道微生态环境平衡被破坏也是影响HPV清除率的一个主要因素。
阴道微生态与HPV感染:
Tanner和Alexander()指出感染HPV患者中厌氧菌的检出率是正常阴道菌群的10倍,且尤为是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韩国一位学者关于阴道微生态与HPV感染双胞胎队列研究发现,HPV感染组阴道乳杆菌百分比(平均47%),比未感染组(平均77%)显著降低,特别是在异卵双生双胞胎中,阴道微生物群中惰性乳杆菌的大量减少与HPV感染有关。结论是:HPV感染与许多阴道微生物种类密切相关,特别是梭菌属和纤毛菌属被认为是HPN感染的微生物标记。
年一位学者进行女性阴道菌群多样性与HPV感染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HPV阳性组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比HPV阴性组复杂。结果显示:HPV阳性组阴道加德纳菌和加氏族杆菌的检出率高于HPV阴性组。综上所述,阴道微生态能作为HPV感染的协同因素,二者相互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可以为宫颈癌早期病变的发展提供新的见解。
阴道微生态与宫颈病变:
宫颈病变常常合并有出血、坏死、宫颈管粘连、阻塞等,影响宫颈阴道的生理防御功能,致阴道内乳酸杆菌优势地位被大量其它菌群所代替,乳酸杆菌在数量上明显减少,即使是数量上不减少,其菌株和微生物特性也发生根本性变化造成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失衡。
巴西一项关于宫颈低度病变及不明原因的上皮内瘤变的进展、相关因素和相关细胞组织学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细胞学诊断为低度或不明原因的上皮内瘤变患者,例乳杆菌降低,其中例进展为HSIL。结论是:乳杆菌是LSIL或不明原因的CIN进展为HSIL的影响因素。韩国一项宫颈微生物和增加CIN的风险相关性研究,宫颈微生物群中以阴道阿托波氏菌、加德纳杆菌和惰性乳杆菌为优势菌,伴随卷曲乳杆菌的减少与CIN风险相关,表明阴道微生态失调结合致癌性HPV感染可能是宫颈肿瘤的危险因素。
阴道微生态与宫颈癌:
正常细胞和宫颈癌细胞对对阴道乳酸杆菌的反应不同,宫颈癌与HPV感染相关,但大多数HPV感染是短暂或间歇感染后逐渐清除,因此,以乳杆菌为主的微生物群等其他因素肯定与HPV感染后进展为宫颈浸润癌有关。有报道显示乳杆菌有抗肿瘤作用,且阴道乳杆菌可以预防宫颈癌。伊朗一项正常细胞和宫颈癌细胞对阴道乳酸杆菌的反应不同,不受PH和乳酸影响的研究,结论是:常见的乳杆菌对宫颈癌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该细胞毒性作用与PH值、乳酸无关,本研究支持将常见的阴道乳杆菌作为益生菌进行用药。
西安医院妇产科门诊年6-12月同时进行阴道微生态+HPV检测患者例,年龄22-65岁(多数在26-43岁),例患者HPV阳性(/,26.01%),其中HR-HPV感染者例(/,20.30%)。HPV感染与未感染者阴道微生态构成比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之间存在关联(P0.05)。结果还发现:bv、中间型bv及混合感染者与阴道微生态正常者的hpv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他感染类型及阴道微生态失调状态者与阴道微生态正常者相比,hpv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以阴道微生态正常者为对照(OR=1),比较不同阴道微生态状况引起HPV感染的危险度,结果发现BV、中间型BV及混合感染者HPV感染呈正相关(P0.05);av、cv、vvc、阴道微生态失衡状态与hpv感染无关(p0.05);BV及中间型BV患者中有53.57%(60例)HPV感染类型中包含16型或者18型。生殖道微生物感染可造成生殖道粘膜损伤,增加了HPV病毒侵袭机会,HPV感染和能改变粘膜的新陈代谢或者宿主免疫,导致阴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打破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平衡状态,易于发生阴道感染。BV是以下生殖道微生物菌群变迁为特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在乳酸杆菌被潜在治病作用的微生物所代替。有研究指出,BV与HPV感染有关,BV与HPV感染有相同的流行病学特征。
本研究发现,BV与HPV感染存在明显相关性,可增加HPV的感染率,感染类型多为高危型,以16/18型最为常见。本研究提示:混合感染类型的阴道微生态的菌群多样性等级较高,且增加HPV感染率。国外研究发现与HPV阴性患者相比,HPV阳性患者的阴道微生物群多样性较高,混合感染类型增加HPV感染率可能是由于阴道微生态菌群多样性引起,但仍需研究证实。
VVC、TV、HPV感染是否具有相关性,现在仍存在争议。有研究学者认为,VVC、TV与HPV感染无关,也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VVC及RVVC是高危型HPV感染的高危因素。高危型HPV感染且合并VVC患者,VVC治愈后85%感染者在1年后HPV感染转阴,而未转阴者大多合并复发性或难治性VVC。本研究发现,VVC、TV、HPV感染无相关性,但仍需大量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二者是否存在相关性。阴道感染与HPV感染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BV(包括中间型)、混合感染与HPV感染,尤其是HR-HPV感染有相关性。可从此角度出发,进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并结合基础研究阴道感染状态与HP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探索预防及治疗HPV感染的新措施。
比利时一项关于BV与CIN之间关系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结论:本荟萃分析证实BV和CIN之间存在相关性,突出了阴道微生态失调在妇科各种并发症之间的潜在作用。医院妇产科廖秦平教授的一项关于阴道微生态与妇科肿瘤的研究中提出: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生与阴道微生态平衡失调有关,阴道乳酸杆菌较少,加德纳菌或混合性厌氧菌大量繁殖,产生许多有害的代谢产物,与其他的致癌因素(如HPV、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等)联合作用于宫颈,加速了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
女性阴道的优势菌种——乳杆菌发挥着抗炎抗肿瘤等作用,已有研究证明乳杆菌减少与CIN、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但对宫颈病变影响机制的研究还很表浅,提示我们今后应从微观水平探讨乳杆菌及其代谢产物对宫颈病变的影响。阴道混合感染类型增加HPV感染率可能是由于阴道微生态菌群多样性引起,随着宫颈病变防治方法不断发展与完善,乳杆菌将在其发生、发展、转归的各环节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我们做一些总结:现在的女性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会有HPV感染,而且有很多人
危阳性,或者是直接长有疣体。这部分人很急,想着各种办法找药吃,不管是西药还是中药,都试过。
可能有人就发现了,病情反反复复一两年都不见好,是不是自己病的太严重了?其实不是,反复感染好不了,不是病毒太多,而是免疫力不够强。
目前对于HPV病毒,有一个治疗的原则:治病不治毒。意思是说,由HPV病毒所引起的宫颈癌前病变,尖锐湿疣等问题,可以治疗,但病毒没办法治。
这是因为各种病毒问题可以处理,但HPV病毒,是没有特效药的,现在的医学水平,还没有能研制出针对DNA病毒的药来,所以不管什么药,都不能消灭HPV病毒。这就是治病不治毒的意思。
哪些人容易感染HPV?
性行为是HPV传播的主要途径,比如说正常的阴道性行为,还有肛门的、嘴巴的等等,都能够传染HPV。
另外一点就是多性伴侣,也就是说如果您同时存在好几个性伴侣,那么就很容易从某一个身上传染;又或者是您只有一个性伴侣,但您的性伴侣有很多个性伴侣,这种情况也可能传播HPV。
在人们开始性活动后是比较容易感染HPV的,因为HPV携带者往往没有任何症状,所以说并不十分好预防。而且您感染HPV后,它也可能在身体内潜伏,到达一定时间才表现出症状,不通过检查是难以发现的。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