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惠卿
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副主任,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近三十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妇科常见病,不孕不育及妇科疑难杂症的治疗
微课堂文字版如下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是女性的常见疾病,包括下生殖道的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和盆腔的炎症疾病。盆腔疾病包括下生殖道的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及盆腔结缔组织炎。炎症症状可轻可重,轻者无症状,重则可引起败血症,感染,甚至引起休克,死亡。
女性生殖器官自然防御功能外阴皮肤抵御感染能力强,两侧大小阴唇自然合拢,遮盖阴道口及尿道口,防止外界微生物的感染;
阴道由于盆底肌肉的作用,阴道口自然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可以防止微生物的入侵。阴道上皮细胞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增生变厚,使其抵御病原体入侵的能力增强。同时上皮细胞中含有丰富的糖原,在阴道杆菌的作用下,分解成乳酸,使阴道内的环境成酸性,抑制病原体的生长。
宫颈子宫颈内口关闭,子宫颈管分泌粘液形成粘液栓,为生殖道感染提供机械的防御。
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呈周期性剥脱,可及时清除子宫腔内的感染。
输卵管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向宫腔方向摆动,以及输卵管向子宫腔单向性蠕动有利于阻止病原体的侵入。
生殖道的免疫系统生殖道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T细胞,B细胞等,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发挥了抗感染的作用。
为什么女性易受外阴阴道炎的感染由于阴道口与尿道口、肛门临近,受到尿液、粪便的污染,容易滋生病菌;生育年龄的妇女由于性生活频繁,容易受到损伤以及病原体的感染;绝经后妇女和婴幼儿因雌激素水平低,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发生感染,外阴阴道炎炎症可以单独存在可以同时存在。
常见外阴阴道炎的种类1非特异性外阴炎病因:
①经血、阴道分泌物、尿液、粪便的刺激;
②糖尿病患者糖尿、粪瘘患者粪便及尿瘘患者尿液的长期刺激、浸渍③穿紧身化纤内裤
④经期使用卫生巾等导致局部透气性差、潮湿等
临床表现:外阴皮肤粘膜搔痒、疼痛、烧灼感。慢性炎症可使皮肤增厚、粗糙、皲裂,甚至苔癣样变。
治疗:
病因治疗:积极寻找病因
局部治疗:聚维酮碘液或高锰酸钾液坐浴,局部涂抗生素软膏,急性期还可选用红外线局部物理治疗。
预防:平时注意个人卫生,穿成年内裤,经常更换,保持外阴的清洁。
2前庭大腺炎临床表现:
炎症多为一侧。初起时局部肿胀、疼痛、灼热感,行走不便,有时会导致大小便困难。查体见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压痛明显。脓肿形成后,可有波动感,脓肿直径可达3~6cm,疼痛加重,有时患者可有全身症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治疗:
炎症急性发作时,须卧床休息,局部保持清洁。可取开口处分泌物做细菌培养,确定病原体。脓肿形成后,可行脓肿切开引流或造口术。
3滴虫性阴道炎病因:
病原体为阴道毛滴虫,滴虫在PH值为5.5-6.0的环境最适宜生长,适宜温度:25-40度。
传播途径:
(1)直接传播:经性交传播;
一般来讲,男性传染给女性的可能性更高,因为男方的包皮褶皱、尿道、前列腺隐藏寄生的滴虫,但是男性感染后往往没有症状,但是男性作为感染源,传染给了女性;
(2)间接传播:经公共游泳池、浴盆、衣物等传播。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4~28天,主要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搔痒,间或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
分泌物特点是: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
阴道毛滴虫还能吞噬精子,因此能影响精子在阴道内的存活,从这一点来看,可能会引起不孕。
诊断:
典型病例容易诊断,若在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虫即可确诊。
治疗:
一般来说,需全身用药,主要治疗药物为甲硝唑及替硝唑。需要强调的是,滴虫性阴道炎是通过性交传播,所以性伴侣也需要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应禁止性交。
4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曾称霉菌阴道炎,资料显示,75%的女性至少一次患过这个病,其中40%-50%的女性还经历过一次复发,复发率较高。
病因:
病原体:多数为白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是条件致病菌,在全身及阴道局部细胞免疫能力下降,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转变成菌丝相时才出现症状。
常见的发病诱因:
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
传染途径:内源性传染,假菌丝酵母菌可寄生于阴道、口腔、肠道,条件适宜三者可以相互传染;性交直接传染;接触间接传染。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还可伴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痛,部分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白带特征是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
诊断:
妇科检查、看白带,显微镜检查分泌物中找到白假丝酵母菌的芽孢及菌丝即可确诊。
治疗:
消除诱因;糖尿病患者积极治疗,长期应用抗生素患者应停用,有激素药物应及时停止,勤换内裤,用过的内裤毛巾应用开水烫洗。
单纯性VVC的治疗:局部用药,全身用药,口服氟康唑等;
复杂性VVC的治疗:选择的药物基本同单纯性VVC,无论局部用药或全身用药,均应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性伴侣治疗:约15%男性与女性患者接触后患有龟头炎,对有症状男性应进行假丝酵母菌检查及治疗,预防女性重复感染。
5细菌性阴道病病因:
细菌性阴道病为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一般不是单个菌种引起的,而是多种致病菌混合引起的。
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性活跃的妇女。10~40%患者无临床症状,有症状者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性交后加重,可伴有外阴轻度搔痒或烧灼感。阴道粘膜无充血的炎症表现。
治疗:
应用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克林霉素等,可以给予口服和局部药物治疗。
性伴侣治疗:不需常规治疗。
6萎缩性阴道炎病因:
自然绝经及卵巢去势后的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粘膜变薄,上皮细胞内糖原减少,阴道内PH值增高,局部抵抗力降低,致病菌容易入侵繁殖引起炎症。
诊断:
根据病体、白带常规检查就能确诊
治疗原则:
少增加雌激素,增强阴道抵抗力,抑制细菌生长。
7婴幼儿外阴阴道炎病因:
常见于五岁以下幼女,多与外阴炎合并。由于下列解剖、生理特点,容易发生炎症:①解剖特点为外阴发育差;②阴道PH值接近中性;③卫生习惯不良;④阴道异物。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大量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阴搔痒,患儿哭闹、烦躁不安或手抓外阴。
诊断:
用细棉拭子或吸管取阴道分泌物查找病原体,必要时做细菌培养。
治疗原则: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减少摩擦。针对病原体全身或局部应用抗生素。对症处理。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