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医院副院长、青岛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李永春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牛海涛:率队出征,不负众望
牛海涛,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历任青大附院泌尿外科主任、副院长,现任医院副院长、青岛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2月9日清晨,牛海涛肩负着党组织的重托带领名队员奔赴疫情最前线,整医院光谷院区新冠肺炎患者重症病房,用青大附院人精湛的医疗技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展开了一场可歌可泣的抗疫之“战”。从接到任务到进入重症病房开展救治工作。他们仅用了46小时。
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总支在武汉驻地成立,牛海涛任临时党总支书记,他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动员大家:“援鄂医疗队已经进入战时状态,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打造一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高素质团队。做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参会的队员备受鼓舞,现场近50余名队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面对危险的疫情,牛海涛身先士卒。为新冠肺炎患者做气管切开、膀胱造瘘手术等被业内称为与死神肉搏,牛海涛第一个走向患者,直面病毒。气管插管、鼻胃管置入都是极其危险的工作,为了队员的安全,他亲自示范操作流程。
结合战时情况,牛海涛因地制宜,带领团队迅速制定规范制度和流程,进行驻地布局合理化改造并制定了生活驻地卫生管理标准流程等7项标准,让队员熟记于心,严格遵守,确保工作安全、高效开展。为进一步做好援鄂医疗队接管病区危重症患者的诊疗工作,牛海涛医院后方专家进行5G远程会诊。
开展技术治疗的同时,牛海涛制定了同济光谷“青岛标准”;为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丰富患者枯燥的生活,他带领护理团队利用空余时间制作“点餐式”沟通手册,向患者推广“八段锦”健身功法等娱乐活动,得到了患者一致好评;为了让患者快速康复,积极倡导“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援鄂期间,牛海涛带领医疗队累计救治新冠肺炎患者97人,其中重症80人、危重症17人、治愈出院82人,累计开展核酸检测人次。医疗队5位麻醉科医师参与院区气管插管51例,占光谷院区全院插管的77%。援鄂医疗队创新引入重症超声技术对重症患者脏器功能进行评估,救治出院光谷院区年龄最大的91岁重型高龄伴多脏器损伤患者,成功为86岁高龄合并脑梗死、高血压病、房颤等多种严重基础疾病的危重型患者行微创气管切开术,成功为1例Kg危重型患者行气管插管并成功拔管,用高水准的医疗技术交出了一份学霸级“武汉答卷”。
9月8日,作为山东省唯一先进个人代表,牛海涛登上主席台受奖。
李永春:鏖战52天,无悔32年从医路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医院党委委员、青岛市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李永春从事呼吸疾病临床工作32年,对慢阻肺、哮喘、肺间质疾病、肺部感染性疾病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年5月至年12月,李永春参加青岛市第七批技术干部援藏任组长,并任日喀则市卫生局副局长。在藏区的两年,他深入农牧区走遍了日喀则的10个乡,义务送医送药、义诊多人次。在他的建议和帮助下,医院开通了急救热线,购置了急救车,为藏民搭建了一条生命急救通道。
援藏归来,年4月抗击非典,他临危受命,担任发热门诊主任。他在发热门诊接诊了一例高度疑似病例,组织全市会诊,确诊为青岛市第一例输入性SARS病例。因为在非典一疫的优异表现和突出贡献,李永春被青岛市委市政府联合表彰,授予“青岛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荣誉。
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他坚决志愿投身救治一线。“我是一个呼吸科医生,32年前的选择,今天仍然坚持的选择!穿了这身白衣,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此刻,这就是我们的职业和职责。”
青岛支援武汉医疗队人,由5家医院临时组建。李永春担任医疗队的领队、临时党总支书记。到达武汉后,他顾不上休息,紧急参加医疗领队会议,查看光谷院区情况,安排部署全面接管华中医院光谷院区E1区9楼重症病房的各项工作事宜,医疗队仅用一天时间,将17间病房的51张床位全部收满。
为了提高医疗效率与质量安全,李永春创造性地提出诊疗的“三个3”原则、医生对病人的“纵横网格化”管理机制,并将“6S标准化管理理念”带到战“疫”一线,形成了全面型6S管理体系。青岛医疗队所管病区仅用一周时间,就建立了严密的管理体系、严格的清洁区标准,教科书一般的行为遵循,成为光谷院区病房管理的“标杆”。鏖战武汉的52天里,他带领医疗队收治病人人,抢救危重症12人,创造了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辉煌战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高分的答卷。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