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拍打胃经:足阳明胃经让你脸色白里透红
胃经从锁骨下开始,顺双乳,过腹部,到两腿正面,止于第四脚趾趾间。
足阳明胃经
循行部位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到额前。面部供血主要靠胃经,颜面的光泽程度、皮肤的弹性都与胃经供血有关。
胃经:足阳明胃经如果脸上突然起了皱纹,很可能是胃经的气血亏虚造成。胃经的最佳敲打时间是早7点到9点,坚持敲打,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脸色白里透红,即使熬夜,也不会显得太憔悴!
足阳明胃经:经脉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直行向下一支是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外的气街穴。本经脉又一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下行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本经脉另一分支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又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胃经是人体长寿的保证,调理胃经可以有效改善胃部不适,眼歪斜,面部萎黄等现象,脾胃经的气血不足直接影响您25岁以后的身体机能。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意指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它是人体保健、养生祛病的重要依据。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素问·玉机真藏论》说:“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说明胃气之盛衰有无,关系到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存亡。五脏六腑: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胃气强则五脏俱胜,胃气弱则五脏俱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养生先养胃,欲得长寿者,必先有一健康的胃。小小动作大健康,下面教你穴位养胃术。每天十分钟,养胃长寿很轻松。
胃经:足阳明胃经《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一本作约字)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叁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调控胃腑气血”之中脘穴
中脘穴中脘穴属奇经八脉之任脉。胃脘,胃,胃腑也。脘,空腔也。
本穴性温,与胃经气血同性,可直接调控胃腑气血的阴阳虚实,故名胃脘。因此此穴为养胃之必按穴。经络是特定的间隙。人体器官以上的间隙也应有数以万计,为何只存在十数条主要经络并且大致都人人如此呢?笔者认为,这是宇宙全息的体现。人生活在宇宙中,人的形态结构便是宇宙全息的投影,是宇宙“超巨系统”的“终端显示器”。主要大经的路线可能是太阳系天体活动在人体的全息投影。天体的磁力引力规律性的空间变化,感应地使冻胶态的组织液规律性地出现了相对稳定的运动路线。“宇宙按她自身的形象塑造了人”。经络系统是人体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问的统一。具体说来,太阳对应于任督二脉,月亮对应于带脉,肝经、心经、脾经、肺经、肾经分别按照五行隶属关系对应于木、火、土、金、水五大行星。其它的还不是很明确。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肚脐上4寸。每日食、中二指按揉此穴2-3分钟。可有效防止胃胀,反酸,胃脘痛等症。
中脘穴胃经足阳明经筋,起始于足次趾、中趾及无名趾,结于足背,斜向外行加附于腓骨,上结于胫外侧,直上结于髀枢,又向上沿胁部属于脊;其直行的上沿胫骨,结于膝部,分支之筋结于外辅骨部,合并足少阳经筋;直行的沿伏兔上行,结于大腿部而聚会于阴器。再向上分布到腹部,至缺盆处结集;再向上至颈,夹口旁,合于鼻旁颧部,相继下结于鼻,从鼻旁合于足太阳经筋。太阳经筋为“目上纲”(上睑),阳明经筋为“目下纲”(下睑)。另一分支之筋,从面颊结于耳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