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医院率先在中南地区开展第一例肾移植手术,开启器官移植外科发展的新领域。
年,该院完成首例亲属活体肾移植术。
年11月28日,医院首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肾移植以来,DCD肾移植年完成例数稳步递增,总例数已达余例。
年12月,该院成功完成全球最小体重新生儿供肾成人肾移植术。
……
在成绩的背后,武汉协和肾移植创新发展,以病人为中心,使肾移植患者重新回归社会,生活更有质量。
01中南地区最早开展肾移植手术量一年翻了近一倍
人体“净化器”肾脏每天将代谢的废物排出体外,别看它功能强大,却是一个相对脆弱的器官。
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现有尿毒症患者多万人,每年还在以12万~15万新增患者的趋势上升。高质量存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只有肾脏移植。
但器官是关乎生死的稀缺资源。在医院泌尿外科肾移植中心,每年约有多位患者等待肾源。他们中,能幸运等到“救命肾”的患者约占1/3。这一比例,医院中名列前茅。
高质量的移植手术带来更高的生存质量。据统计,医院泌尿外科肾移植中心的“换肾”患者中,一年带肾健康存活率达到97%,五年人、肾健康存活率88%,术后最长存活期达22年。
02攻克小儿供肾技术难关突破全球供体最轻极限
器官移植需求缺口巨大公民器官捐赠数量虽逐年增加,但器官移植需求缺口依然巨大。如何让紧缺的肾脏供体帮助更多患者?近年来,医院泌尿外科肾移植团队频频挑战手术极限,尤其在幼儿肾脏移植给成人方面创下奇迹。
年11月,一个出生仅10天的婴儿患有严重的先天畸形,体重2.3公斤,虽经过积极治疗仍无力挽回生命,其父母想到器官捐献,办理了手续。年12月8日,在红十字会见证下,孩子的双肾成功摘除。
在艰难修整后,医院肾移植专家将两个肾脏成功移植给一位29岁的尿毒症患者。这是该院首次成功完成新生儿供体双肾整块移植,同时也是全球范围内供体体重最小的成人肾移植术。
肾移植专家、医院泌尿外科副教授王振迪说,幼儿的肾脏体积只有鹌鹑蛋大小,解剖困难、吻合难度大,术后发生输尿管尿瘘等外科并发症的几率明显高于成人供肾。要对新生儿双肾进行有效充分地灌注,保留完整的血管、输尿管结构,对肾脏、供肾动静脉、供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输尿管进行整形,保证其有效地与成人血管吻合,并确定双肾如何摆放及固定,不容许有任何疏忽。
“术后随访发现,婴幼儿肾移植给成人,克服技术难关后,移植效果更理想。”王振迪表示,此前该院泌尿外科肾移植中心已成功完成2例小儿单只供肾成人肾移植,均取得良好的近、远期效果。小儿供肾的成功开展,也意味着展器官临床利用进一步扩展,使更多尿毒症患者受益。
03多科室联手不间断管理患者从“存活”迈向“乐活”
肾移植肾移植虽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最佳治疗方式,移植后大多人跟常人无异,但需终身服用抗排斥药物,术后随访对肾移植患者存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手术仅仅是生存的第一步,只有术后严格随访,避免出现并发症,才能帮助移植受者更好地接受和适应移植器官,延长术后生存期。”王振迪表示,医院在全省首创肾移植24小时全时段、跨学科合作的系统治疗和随访体系。“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看到病人留言,第一时间及时回复。”王振迪说,如果没有手术,他和团队的医生待在病房,患者能随时找到他们。
同时,对于患者术后出现移植肾功能不全等突发问题,该院泌尿外科移植中心与肾内科联手,建立系统诊疗通道。也就是说,该院告别以前科室“单兵作战”,实现多学科合作,以病人为中心,从患者发现肾衰竭开始,到透析、肾移植、术后随访等阶段,都有一支强大的专家团队对患者进行续惯性治疗。
从目前监测来看,医院泌尿外科肾移植中心为近位移植患者已建随访档案,术后并发症事件大大降低,使移植受者从“存活”迈向“乐活”。
医院泌尿外科肾移植中心—
楚天都市报记者刘迅
通讯员薛宣
健康生活权威发布
“康嘻”公众平台由湖北省第一市民报楚天都市报精心打造,以传播医疗新闻、健康常识为已任,倡导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我们欢迎医疗、健康、药业等企事业单位与我们合作,为受众提供更加优质的资讯和产品。
联系我们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