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中华放射学杂志》年第6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BPH)是导致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的最常见疾病,主要发生于前列腺移行带。增生腺体凸向后尿道,使尿道伸长、弯曲、受压变窄,引起膀胱出口梗阻、排尿困难等下尿路阻塞症状(lowerurinarytractsymptoms,LUTS)。50岁以上男性患病率超过50%,80岁以上达90%[1]。严重者可导致尿潴留、反复血尿和尿路感染,甚至引起梗阻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中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BPH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及随访观察)、外科治疗和经皮穿刺微创治疗等,药物治疗适用于有中等程度症状的LUTS患者,但治疗费时较长、需要持续用药、有一定药物不良反应[2];外科治疗及经皮穿刺微创治疗也具有各自的局限性。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rostaticarteryembolization,PAE)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式,在欧洲已经作为无手术指征或手术高风险BPH患者可选择的方法,其优势在于创伤小、无需全身麻醉或腰麻、可重复治疗、不影响其他治疗、无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如术后出血、尿瘘、逆行射精等性功能异常问题)等。笔者对PAE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PAE的发展历程
年DeMeritt等[3]报道1例因BPH出血并急性尿潴留,且不适宜行外科治疗的患者,经PAE后出血停止,LUTS明显缓解,未出现并发症和性功能障碍,随访12个月前列腺体积缩小近40%,认为PAE可用于治疗BPH。年高元安等[4]报道,采用PAE治疗12例BPH患者,取得较好效果。年Carnevale等[5]首次报道采用PAE治疗BPH所致的急性尿潴留2例,获得优良效果。随后,年Pisco等[6]、年Bagla等[7]、年Wang等[8]等均对此进行了临床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PAE已经成为一种临床治疗BPH安全、有效的方法。
二、前列腺动脉的解剖
正确辨认前列腺动脉(prostaticartery,PA)是行PAE的前提,也是防止误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经典解剖学观点认为人类无独立的PA,多数PA从膀胱下动脉发出,即前列腺-膀胱动脉[9,10]。近年,国内外学者通过尸检标本及影像研究发现,人类不仅有独立的PA,而且少数人单侧盆腔有多达4条PA,多数起源于髂内动脉的前干。由髂内动脉及其属支发出PA后分为前外侧支和后外侧支。前外侧支主要供应中央腺体和前列腺增生的结节,多为优势供血血管,是理想的栓塞动脉;后外侧支主要供应前列腺外围和尾部腺体,向后可与直肠-精囊腺动脉交通。目前对PA的解剖仍然存在争议,研究方法的不同、观测样本量多少、种族差异等是可能导致观测结果差异的原因。
Bilhim等[11,12]利用CTA和DSA先后观察了75、侧PA的解剖,发现57%一侧盆腔有1支独立的PA,43%有2支独立的PA;PA的起源变异较大,34.1%起源于阴部内动脉,20.1%起源于膀胱上动脉、17.8%起源于臀-阴部动脉干、12.6%起源于闭孔动脉、8.4%与直肠动脉共干;57.0%的PA与邻近的动脉存在吻合支,包括与阴部内动脉(43.3%)、对侧PA(17.6%)、直肠动脉(14.4%)、膀胱动脉(11.3%)等吻合。
张国栋等[13]利用DSA联合C臂锥形束CT成像观察55例(支髂内动脉)BPH患者的PA解剖特点,共显示支PA,其中支(96.4%)髂内动脉有1支PA,4支(3.6%)髂内动脉有2支独立的PA;37例(67.3%)PA的供血为一侧优势型;45支(39.5%)PA起源于臀-阴部动脉干,37支(32.6%)起源于膀胱上动脉,32支(27.9%)起源于阴部内动脉;43支(39.1%)与周围动脉存在吻合支,可与阴部内动脉、直肠中-下动脉、膀胱下动脉等吻合,还有与对侧PA存在腺体内吻合支者。
Wang等[14]利用DSA联合C臂锥形束CT探查PA的解剖,观察了例(侧)BPH患者,共发现支PA。其中,侧(92.6%)只有1条PA,22侧(7.4%)有2条PA;18例两侧PA起源对称(12.2%),例(87.8%)两侧PA起源不对称。起源于臀-阴部动脉干的膀胱上动脉支(37.1%)、髂内动脉前干99支(31.1%)、阴部内动脉77支(24.2%)、闭孔动脉15支(4.7%)、直肠中动脉9支(2.8%)。67侧PA(22.6%)与周围动脉存在吻合支,包括与对侧PA分支吻合31侧(10.5%)、与阴部内动脉末梢分支或阴茎海绵体动脉吻合26侧(8.8%)、与直肠动脉吻合17侧(5.7%)、与精囊腺动脉吻合15侧(5.1%)、与膀胱动脉吻合14侧(4.7%)。此外,C臂锥形束CT辨认PA及其起源、吻合支均比DSA有优势。
Gon?alves等[15]和Carnevale等[16]认为PA起源于膀胱下动脉。Moya等[17]基于尸检结果认为,PA的供血来源有6个类型,包括发自髂内动脉前干占20.7%,闭孔动脉占5.2%,臀上-阴部内动脉干占27.5%,阴部内动脉占29.3%,直肠中动脉占15.5%。
三、栓塞颗粒的选择
栓塞颗粒是影响PAE术后疗效的另一个关键因素,颗粒过大不能达到末梢栓塞,颗粒过小会增加误栓周围组织的风险。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栓塞颗粒包括聚乙烯醇颗粒(polyvinylalcoholparticles,PVA)、明胶海绵颗粒、聚丙烯微球等,所用颗粒大小也不尽一致,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尚未形成共识。
DeMeritt等[3]首次行PAE治疗出血时选用~μmPVA颗粒,术后5、12个月前列腺体积(prostatevolume,PV)分别缩小至术前的52%和62%,未出现明显并发症。Carnevale等[5]用~μm丙烯酸微球行PAE治疗2例BPH所致LUTS患者,1例行单侧栓塞,另1例行双侧栓塞,术后6个月复查MRI显示PV分别缩小47.8%和27.8%。Brook等[18]对犬BPH模型进行的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μmPVA颗粒的栓塞效果优于~μm。
Bilhim等[19]报道,用μmPVA颗粒栓塞的PV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icspecificantigen,PSA)下降更明显,而μm栓塞的临床效果更佳,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ng等[8,20]采用"二步栓塞法"联合使用50、μmPVA颗粒行PAE,术后24个月PV缩小达41.5%,未出现明显并发症。Bilhim等[21]回顾性分析了一组用球形栓塞微球与非球形栓塞颗粒行PAE的患者资料,术后缺血范围分别为11%和10%,二者在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ouyal等[22]采用尽可能超选择性插管的技术(PErFecTED技术)治疗症状性BPH患者,术中使用~μm丙烯酸微球,技术成功率达到%,中期随访MRI显示72%的患者PV缩小大于15ml,术后3、6个月时LUTS改善率分别为80%和78%,前列腺梗死范围与临床症状改善率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Gon?alves等[15]对比~、~μm丙烯酸微球治疗症状性BPH的栓塞效果,两组临床疗效无差异,但~μm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且术后3~12个月PV再次增大,由此认为~μm微球更适合行PAE。
四、PAE术后疗效评价
Uflacker等[23]对6组例患者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显示,PAE术后12个月,PV下降31.31cm3,残余尿量(postvoidresidualurine,PVR)下降85.54ml,最大尿流率(maximalurinaryflow,Qmax)增加5.39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prostatesymptomscore,IPSS)改善20.39,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oflife,QoL)下降2.49。Wang等[8]对PAE术后84例患者随访至24个月的结果显示,PV由.00ml降至69.00ml,PVR由.00ml降至40.0ml,Qmax由8.50ml/s升至14.50ml/s,IPSS由26.00降至9.00,QoL由5.00降至3.00,与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E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Antunes等[24]报道1例患者PAE术后PV持续下降12个月,至36个月时又恢复至术前水平,但临床症状仍逐渐改善,提示PV的缩小可能不是PAE术后症状改善的单一因素。Wang等[25]发现,前列腺体积大于80ml的患者PAE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及PV缩小幅度均优于小于80ml者;栓塞单侧还是双侧PA也是影响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栓塞双侧PA及侧支供血动脉能够达到更大的栓塞范围,疗效更持久。Bilhim等[26]也认为,双侧PA栓塞效果优于单侧,与Carnevale等[5]的结果相符。
五、PAE术后病理改变
目前关于PAE术后前列腺组织病理改变的研究较少。Camara-Lopes等[27]对2例PAE术后的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oftheprostate,TURP),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均质嗜酸圆形栓塞颗粒充满前列腺血管,栓塞颗粒周围可见膨胀的血管和中等量的基质淋巴细胞,坏死的前列腺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分界明显,坏死组织由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及增殖的纤维细胞构成的条带所包绕。Costa等[28]报道,1例69岁的BPH患者采用μm丙烯酸微球行PAE术后4周自尿道排出一个大小为2.0cm×1.0cm×0.5cm的组织团块,经病理证实为坏死的前列腺组织,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坏死的前列腺腺泡、鳞状上皮细胞,管腔内可见淀粉样小体,提示栓塞微粒可诱导尿道周围的前列腺组织坏死、脱落,然后经尿道排出。
六、PAE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PAE治疗BPH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有学者提出行PAE术的适应证为[26,29,30]:(1)年龄40岁男性;(2)PV30cm3;(3)BHP导致的中、重度LUTS;(4)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即IPSS18和(或)QoL3;(5)急性尿潴留拒绝药物治疗者。禁忌证为[26,29,30]:(1)恶性肿瘤;(2)巨大膀胱憩室(最大径5cm);(3)巨大膀胱结石(最大径2cm);(4)慢性肾功能不全,即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血肌酐μmol/L;(5)严重的髂内动脉和(或)PA粥样硬化和迂曲;(6)活动性泌尿系感染;(7)凝血功能障碍;(8)逼尿肌功能障碍。Bagla等[7]将适应证中年龄调整为50岁,美国泌尿外科协会症状评分≥8;将神经源性膀胱、2年内曾有活动性膀胱癌、PSA≥4μg/L(除非经活检证实为阴性)者列为治疗的禁忌证。其他学者所采用的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大多与此类似。
七、PAE术后并发症
PAE术安全性较高。常见的自限性并发症包括疼痛、血尿、血精;需要处理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尿潴留、尿路感染、膀胱异位栓塞[31]。Laborda等[32]报道,1例患者PAE后12d骶尾部皮肤出现放射性皮炎,用含尿素的药液外敷后60d基本消退。目前报道最严重的并发症是1例患者PAE后出现膀胱壁缺血坏死,经外科治疗后痊愈,未遗留功能障碍[30]。尚无出现逆行性射精、阳痿、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的报道。
八、PAE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
手术是治疗症状性BPH的标准外科治疗方法,包括开放式手术切除前列腺(opensurgicalprostatectomy,OP)和TURP[33]。欧洲泌尿外科联盟推荐BPH体积为30~80cm3时选择TURP,BPH体积80cm3时行OP[34,35]。Russo等[36]通过对PAE与开放性手术切除治疗BPH患者随访1年的配对分析显示,PAE组在缩短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及保留性功能方面具有优势。外科治疗虽然疗效确切,但创伤较大、住院时间较长,并且存在疼痛、尿道感染、尿道狭窄、尿失禁、尿潴留、性功能障碍、逆行性射精、术后出血等多种并发症[37,38,39,40]。Carnevale等[16]进行了一组TURP与初始PAE、PErFecTEDPAE比较的单中心研究,结果显示,TURP、PErFecTEDPAE两组IPSS下降较初始PAE组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URP组Qmax、PV改善均优于初始PAE和PErFecTEDPAE组,但需要行脊髓麻醉及住院治疗;TURP组所有患者均出现逆行性射精,尿失禁发生率为26.7%(4/15),前列腺包膜破裂发生率6.7%(1/15),另有1例患者因血尿需行膀胱冲洗而再次住院。PAE组仅出现栓塞部位的疼痛、轻度暂时性直肠出血、血性精液、血尿等轻度并发症。
九、PAE治疗BPH的问题和展望
用PAE治疗BPH被视为近年泌尿外科和介入放射学的重要进展之一,其治疗价值和意义被认为类似于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但作为一项新技术,尚存在若干问题:(1)PA解剖具有特殊性,如血管细小、起源变异较多、与邻近器官存在吻合或交通支等,尤其高龄患者多有比较严重的动脉硬化,血管迂曲、闭塞严重,可能导致超选择性插管失败或栓塞不完全使疗效不佳。因此,术前探索更为敏感可靠的影像检查方法进行评估,对提高PAE成功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从目前的大样本报道资料看[30],即使应用技术适当、选择的栓塞材料(微球或微粒)适宜,PAE后前列腺的缩小程度仍有限(多数约30%),临床有效率为70%~80%,与用同样的方法栓塞子宫肌瘤的缩小幅度(≥60%)和临床疗效(90%)有较大差距。此外,PAE后LUTS症状复发、血管再通、新生前列腺结节等,也是值得安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