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瘘是尿道下裂修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即使经过适当的处理,有时仍然会出现尿瘘,至今尚无一种技术能够完全避免尿瘘的发生。修复尿瘘的方法各异,但须遵守一些共同的原则,包括精细无创的操作、瘘口边缘上皮的内翻、避免缝线的重叠及不可吸收的或者粗的缝线、适当的组织松解后进行无张力缝合、使用放大镜和针尖电凝止血。
病理生理学处理尿瘘的第一步是区分早期尿瘘和成熟尿瘘。术后第一周内发生的早期或者急性尿瘘通常是由于远端尿道的阻塞、血肿或感染。瘘口小,不管数量多少,及时插入导尿管可望一期愈合,为了避免远端的尿道狭窄,导尿管应该足够粗,尿液转流至少维持10天,甚至直到伤口完全愈合为止。弹性夹板固定阴茎,或者自粘胶布,或者是纤维蛋白胶促进尿瘘边缘的对合,均是有用的方法。通常,除非是针眼大小的瘘口,保守疗法很少有效,必须等到瘘口成熟后再行处理,当瘘道上皮化后,就被定义为成熟的或者慢性的尿瘘。实际上超过一周以上的尿瘘就被认为是慢性尿瘘,此时,瘘口边缘的对合不足以达到愈合,必须通过手术切除上皮化的瘘道。成熟尿瘘的修复通常要求在术后或者是第一次尿瘘修复术后至少6个月。预留的这段时间是为了使局部炎症完全消退以及瘘口周围皮肤血管化。根据瘘口的位置、大小(小于或大于2mm)及瘘口的数量来选择手术方式。另外还需要考虑瘘口周围组织的质量及尿瘘是新发还是再发。实际上把这些变量作为成熟尿瘘修复的标准是困难的,最后的决定取决于医生用哪一种技术修复哪一种尿瘘。而且多数的尿瘘发生在阴茎中段,实际上80%的尿道下裂属于远端型,多数的尿瘘发生在原来尿道口的位置。
治疗方法不管采用哪种技术治疗,修复前应该通过插管排除尿道狭窄或尿道憩室等可能促使尿瘘发生的原因。应仔细评估尿瘘的数量和位置,用眼科泪道探子检查每一瘘口,可以向尿道内注射碘伏或者美蓝以检查瘘口的位置和数量。尿管应该放置在尿道口的水平,轻柔地压迫防止渗漏,并在球部尿道的位置施加压力阻止液体流入膀胱。检查完毕,接下来的处理是切除瘘道上皮,内翻缝合,间断/连续/荷包缝合均可。对于小尿瘘,缝合可以采用水平方向,避免缩窄尿道腔,当尿瘘不能直接缝合瘘口时,则必须补充一片组织,或者需要重新再造尿道。
复发性尿瘘的处理pants-over-vest技术治疗复发性尿瘘有非常好的效果,成功率几达%。
复发性尿瘘的棘手表现在几方面的原因:局部组织的条件越来越差,在困难部位(龟头、冠状沟),尿瘘倾向于复发,患者父母的焦虑感也增加。对于多复发性尿瘘应积极检查尿道畸形,按尿道板尿道成形术的方式重新形成尿道。
篇幅所限未能尽述,欢迎您鐧介鐤浘灏忓鐧界櫆椋庢庝箞娌?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