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尿瘘症状
尿瘘表现
尿瘘护理
尿瘘修补
尿瘘治疗
尿瘘用药

中医临床学妇科之阴痒篇

白癜风能彻底治好吗?北京看的最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baidianfengqiujiu/29406.html

《中医临床学》妇科之阴痒篇

妇女外阴及阴中瘙痒,甚则痒痛难忍,且波及肛门周围,或时出黄水,坐卧不宁者,称为“阴痒"。又有“外阴瘙痒”、“阴?”之名。隋·巢元方详细论述了阴痒的病因病机,内为脏气虚,外为风邪虫蚀所为,在《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曰:“妇人阴痒,是虫蚀所为。三虫九虫,在肠胃之间,因脏虚虫动作,食于阴,其虫作势,微则痒,重者乃痛。”又曰:“肾荣于阴器,肾气虚……为风邪所乘,邪客腠理,而正气不泄,邪正相干,在于皮肤故痒。”

西医学外阴瘙痒症、外阴炎、阴道炎及外阴色素减退性疾病等出现阴部瘙痒症状者,均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多为湿热蕴结,或感染病虫,或脾肾阴虚,精血亏耗化燥生风所致。一般而言,前者多为实证,后者多为虚证,然于临床每以实证多见。

(一)湿热蕴结

脾虚湿热或肝经湿热下注所致。其由于脾虚湿热者,多因素体脾虚内生湿浊,郁而化热,湿热蕴结注于下焦,浸渍阴部而致瘙痒;其因于肝经湿热者,多因情志抑郁,或郁怒伤肝,肝郁生热夹湿下注而致阴痒。

(二)虫?

多因平素不注意个人卫生,感染病虫,虫蚀阴中而致阴痒。

(三)血虚阴亏

多由年老体弱,肝肾阴虚,精血亏耗,血虚生风化燥,而致外阴干涩作痒。

诊断依据

(一)临床表现

阴部瘙痒,或如虫行状,奇痒难忍,坐卧不宁,甚至灼热、疼痛,波及肛门周围,兼带下量多、臭秽。

(二)病史

有摄生不慎,或不洁性交,外阴、阴道炎病史。

(三)理化检查

1、妇科检查:外阴皮肤正常或潮红或粗糙,有抓痕,分泌物增多。病程长者,外阴色素减退,甚则皲裂、破溃、湿疹。

2、辅助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正常,或见滴虫、假丝酵母菌等。

(四)鉴别诊断

1、股癣:本病发生于股内侧及会阴部皮肤真菌感染所致的体癖,病灶呈堤状,清晰可见,表面有鳞屑,有明显的炎症改变。阴痒则无明显的堤状皮损。

2、湿疹:本病皮肤病变分布呈对称性,易复发,水洗或食鱼腥虾蟹,往往使病情加重,且可以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阴痒无以上特点。

辨证论治

辨治本病应根据阴痒的程度和性质,并根据外阴的局部情况,带下的量、色、质、气味,以及伴随见证具体分析。

一般而言,阴痒而带下量多、质稀、色白者,多为湿偏盛;色黄、质稠而臭秽者,多为热偏盛;若带下秽恶而阴中奇痒刺痛,或伴见小便频急灼痛者,则多为虫?所致;若阴部红肿灼痛,则为湿热俱盛;若阴痒而伴有皮肤干涩无光泽,或见脱屑,甚或皲裂入夜奇痒难忍者,又多为血虚风燥;若阴痒而伴见外阴干枯萎缩者,则属肝肾阴亏。

本病的辨证除须掌握以上要点之外,尚须与下列病证进行鉴别:女子在青春期或妊娠初期,白带可相应增多,白带浸渍外阴,刺激皮肤粘膜,可致阴部瘙痒,但此类阴痒,一般白带无异常改变,倘能注意个人卫生,勤洗外阴,勤换内裤,其痒可止,与本病自有不同。蛲虫病患者,亦可有肛门及外阴瘙痒,但一般多见于幼女,且多发生于夜间。

尿失禁,尿瘘、肛裂、肛瘘患者,由于外阴皮肤经常受到尿粪的浸渍与刺激,也可引起局部皮肤的痛痒,但询问病史,即可鉴别。

阴痒辨证必须分清虚实,虽实证居多而常用清热利湿之法,但于血虚阴亏之风燥阴痒者,则决不可误用利湿之品,以免伤清耗液。正如《余听鸿医案》所云:“高年血燥生风,惟养血而已,利去一分湿,即伤其一分阴,湿愈利而血愈虚,血愈虚而风愈甚,其痒岂能止息。”

(一)湿热蕴结

证候:外阴瘙痒,带下量多而秽臭,外阴湿润,或时出黄水,胸闷不舒,心烦纳少,口苦而粘,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龙胆草10g,柴胡6g,栀子10g,黄芩10g,泽泻10g,车前子10g,木通10g,当归10g,萆薢10g,生苡仁30g,黄柏10g,茯苓10g,泽泻10g,甘草6g。

(二)虫?阴痒

证候:外阴及阴中瘙痒,或奇痒难忍,带下色黄,或呈脓样,或呈腐渣,或如米泔,或秽恶腥臭,或可伴见尿黄、尿频、尿急、尿道灼痛等,镜检可见滴虫或霉菌。

治法: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方药:萆薢胜湿汤加味。

萆薢10g,生苡仁20g,黄柏10g,茯苓10g,丹皮10g,泽泻10g,木通10g,苍术10g,滑石30g(先煎),苦参10g,知母10g,栀子10g,黄芩10g,甘草6g。

编者按:虫?蚀阴,可用蛇床子散外洗,熏洗后坐浴,加强杀虫止痒之效。

蛇床子30g,地肤子30g,川椒15g,明矾15g,苦参30g,百部30g,炒栀子30g,黄柏30g,白鲜皮30g,赤芍30g,土茯苓30g,虎杖30g。煎汤熏洗后坐浴。

(三)血虚阴亏

证候:外阴干涩瘙痒难忍,入夜尤甚,带下量少,外阴皮肤干燥而缺乏光泽,甚或脱屑皲裂,或五心烦热,头晕目眩,腰酸耳鸣,口干便秘,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血、祛风止痒。

方药:知柏地黄丸合消风散加减。

熟地15g,山药30g,山茱萸15g,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当归10g,白芍15g,知母10g,黄柏10g,蝉蜕10g,甘草6g。

临证权变

证属湿热蕴结而兼有小便赤黄,尿道灼痛者,说明湿热之邪已波及膀胱尿道,可在萆薢渗湿汤的基础上酌加金钱草、萹蓄,瞿麦、茵陈、车前子之类以清热除湿、利尿通淋,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若大便干结或溏而不爽者,加大黄以清热解毒,泻下热积,使湿热之邪从大便而解。此二途开驱邪之门,常可使局部症情得到缓解。

若湿热蕴结日久生虫,阴部瘙痒者,此时不能仅以清热祛湿之法,可酌加贯仲、川楝、鹤虱、白鲜皮以增强杀虫止痒之效。

证属血虚阴亏而兼有白带色黄秽臭者,加黄柏、银花藤,土茯苓以清热解毒。

(一)调护

阴痒患者往往因为瘙痒难忍,喜用热水擦洗患处以止痒,结果只能取快于一时而反致局部皮肤粘膜破损,甚至肿痛溃烂。医者应告诉病人,只能用温水轻轻擦洗,或中药熏洗。局部破溃者,可用青黛散外敷,或以冰片0.3g、蛤蚧粉3g,研细末,撒在溃烂处,可起收敛消肿之作用。有些病人由于精神紧张,抑郁发怒或思虑过度而诱发或导致病情加剧,则应让病人了解病因,耐心开导,使之心情开朗,消除精神因素的干扰。

如有外阴局部滋水者,不能用油膏类外用药,应用水剂或粉剂类外用药。患者应注意忌食鱼、蟹等发物和辛辣有刺激的食物,宜清淡素净食物,经常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

(二)应用例案

李××,女,35岁,已婚,年6月15日初诊。两月来,外月部发现有红色丘疹,瘙痒不堪,甚则疼痛,抓破后分泌黄白色液体,随后可干燥结痂。如此反复发作,以致心烦少寐,坐卧不安,并有胸闷不舒,口干且苦,小便赤涩,带多色黄等症。月经尚属正常,但经后诸症加重。刻诊经期始过,外阴奇痒,余症如前。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肝经郁火,湿热下注。

治法:清利湿热止痒。

处方:龙胆草10g,川黄柏10g,炒山栀10g,生苡米30g,赤茯苓10g,滑石块10g,车前子10g(布包),紫草根12g,干虎杖12g,地肤子10g,白鲜皮10g,海桐皮10g,6剂,水煎服。

另用紫地丁15g,川黄柏6g,淫羊藿叶6g,蛇床子10g,6剂,布包,泡水,坐浴熏洗,每日二次。另以珠黄散三瓶,黄柏面6g、紫荆皮粉10g,共研匀,香油调呈糊状,摊于消毒纱布上,于临睡前敷贴患处,晨起去掉。

二诊(6月23日):经服上方,并配合外治法一周后,阴痒显减,带下亦少,外阴部原有之溃疡均已干燥结痂,未见新溃疡面,余症亦均轻减。腻苔已退,脉滑略数。

嘱内服二妙丸,加味逍遥丸各一付,每日上、下午分服,白水送下,继用前述外治法。10天后结痂脱落,痒感消失,遂停药。于7月12日月经来潮,经后未见反复。(《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

按:本例外阴瘙痒,破溃流水,伴见带多质稠,口苦心烦,胸闷不舒等症,乃因肝经郁火,湿热下注所致。治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泻肝火,利湿热,除带止痒。方中胆草、栀子、黄柏等清热郁泻肝火;赤苓、苡米、滑石、紫草根等利湿热除带下,与白鲜皮、地肤子等配合并能祛风胜湿止痒。虎杖一药,清热解毒,定痛、止带之力颇著,配合外治法,更能增强解毒化湿,除带止痒,愈合疮面的作用,因而获效较速。

(三)简便验方

1.决明子30g煮沸15分钟,坐浴,每次15-20分钟,10天为一疗程。

2.蛋黄油涂阴道壁。蛋黄油制法:煮熟鸡蛋黄3-4个,放入锅内,用文火煎熬,炸枯去渣,存油备用,适应于阴痒属虚者。(以上均见《中医妇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年)

文献摘录

《医宗金鉴》:“妇人阴痒,多因湿热生虫。甚则肢体倦怠,小便淋漓,宜服逍遥散,龙胆泻肝汤。外以桃仁研膏,合雄黄末,鸡切片,醮药纳户中。”

《外台秘要》:“广济疗苦产门痒无计方。蚺蛇胆(研),雄黄(研),石硫黄(研),朱砂(研),硝粉(未详),藜芦,芜荑(各二分),上七味捣,细筛重萝令调,以腊月猪脂和如泥,取故布作篆子如人指长一寸半,以药涂上纳孔中,日一易。易时宜以猪椒根三两煮汤洗,干拭纳药佳。崔氏疗阴痒痛不可忍方。取蒜随多少,水煮作汤洗之,日三。又方:取野狼牙蛇床子煮作汤洗,日三。又方:取杏仁烧作灰,乘热绵裹纳阴中良。”

《沈氏女科辑要》:“善邑西门外三里,有妇阴中极痒难忍。因寡居,无人转述,医者莫知病情,治皆不效。至苏就叶天士诊,微露其意。叶用蛇床子煎汤洗,内服龟鹿二仙胶,四日而愈。阴蚀有用猪肝煮熟,削如梃,钻孔数十,纳阴中,良久取出,必有虫在肝孔内;另易一如梃纳之,虫尽自愈。亦良法也。”

《疡医大全》:“陈实功曰∶产后交骨未合,骤为风所侵作痒。又曰∶阴户作痒,四边黄泡,乃风湿下渗,用苦参、金银花、甘草、白芷、蛇床子煎汤熏洗。又曰∶有抓之血出不痛者。澄曰∶妇人阴户作痒,乃肝脾风湿流注,亦有肝火郁结而成。冯鲁瞻曰∶阴痒阴疮,多属虫蚀所为,始因湿热,故生三虫在肠胃间,因脏虚乃动,其虫侵蚀阴中精华,故时作痒,甚则痛痒不已,溃烂成疮。在室女、寡妇、尼姑多犯之,因积想不遂,以致精血凝滞酿成,湿热久而不散,遂成三虫,痒不可忍,深入脏腑即死。令人发热恶寒,与痨相似。亦有房室过伤,以致热壅肿痒内痛,外为便毒,莫不由欲事伤损肝肾,肾阴亏而肝火旺,木郁思达,肝经郁滞之火走空窍下注,为痒为虫,当用龙胆泻肝汤、逍遥散以主其内。”

按语:我师郑伟达教授幼承家学,又师承名师新中国中医药的奠基人,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主任中医师),郑孙谋教授(全国五百老,主任中医师)等著名专家。从医40多年,深得中医辨证论治之真谛,尊经不泥古,尚经方,时方而创新,励行实践,注重实用。主治肿瘤病及各种疑难疾病。内,外,妇,儿,眼,鼻,喉科。临床治疗方面,诊断确切。立法严谨,以法统方,喜用合方,方中有方,方方相扣,处方用药,灵活稳当,尤其擅于运用经方,不拘时方,验方均广为采用。其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独具一格,疗效优异,治愈癌症和疑难病者不计其数。

主编:郑伟达

副主编:刘雨昕

校正:郑东英

编辑出版:郑东京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oua.com/nlxb/41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