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一名知贝育儿班的宝妈着急地找肖彦医生进行咨询。
她2个月的女儿发高烧1天多了,最高烧到39.6℃,但没有咳嗽、流鼻涕这类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吃了退烧药效果也不好。宝妈急得团团转,带孩子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诊。
那里的医生给她验了血常规,告诉她,指标很高,医院才行。她一听到医院,心里没底,便找到了肖医生。
1宝妈发来门诊病历和血常规检查结果,我(肖医生)当时看了之后就问:去看病的时候有没有给孩子验个尿?
才2个月大的女孩,突然发热又没有其他症状,就要怀疑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了。尿常规检查得赶紧去做一个。
她一听,有些吃惊又有些害怕:“孩子还那么小,平时也很注意卫生,怎么会尿路感染?严重吗?”
我连忙叫她先别着急,告诉她尿路感染治疗并不难,关键是要及时准确识别,让她等结果出来再说。
尿检查结果出来后,我一看指标,果然没错,庆幸我们在第一时间把病因找到了。要知道,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小宝宝尿系感染的死亡率高达20%呢……
这种情况,按规范得上抗生素输液治疗,还要在用药之前留取小便做细菌培养。
“这可不是过度治疗哟,是为了及时控制病情”,我一边安抚她一边叮嘱,抗生素静脉输液是必要的,但千万不要用中成药注射剂,包括炎琥宁、喜炎平之类。
就这样,宝妈一边陪女儿输液治疗,一方面和我保持联系,把治疗的过程向我反馈。宝宝在输注抗生素之后体温很快就下降了,最高体温下降到37.8℃左右,发烧的间隔时间也延长了。
3天之后,宝宝完全不烧了,这时尿培养的结果也出来了。
孩子情况明显好转,我让她继续听医生安排来治疗,耐心等待宝宝恢复,千万不要擅自停药。
为了让宝宝病情得到最好的控制,我建议她出院后按照规范疗程服完抗生素。
我很庆幸我们在第一时间就查明了病因,并且及时进行了规范治疗,相信宝宝的康复过程也会顺顺利利。
2很多妈妈都很诧异,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泌尿系统感染呢?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儿童尿路感染并不少见,2岁以下发热的儿童中,大约有7%是尿路感染引起的。尿路感染是由细菌直接侵入尿路而引起的炎症。正常情况下,泌尿道中没有细菌,但如果细菌沿着尿道上行到达膀胱或肾脏等位置,就有可能会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是大肠埃希菌,大概占了80%,其余的还有克雷白杆菌、变形杆菌等。这位宝宝感染的就是前者。
哪些孩子容易发生泌尿道感染?
女孩;
泌尿系统畸形;
解剖异常(如小阴唇粘连);
没接受包皮环切术的男孩;
如厕训练中的儿童。
此外,对于孩子而言,小于1岁的男孩和小于4岁的女孩泌尿道感染的患病率最高。可能是尿道比较短或者细菌更容易附着在女性的尿道周围黏膜等缘故,女婴泌尿道感染的患病率是男婴的2—4倍。
孩子泌尿系统感染有哪些症状?
2岁以下的孩子因为还不太会表达,家长要重视下列症状:
发烧;
呕吐或腹泻;
不停哭闹;
拒食,厌食。
2岁以上且能说话的孩子有下列表现:
发烧;
拉尿的时候感觉痛,并且有灼热感;
尿频、尿急;
下腹或腰部两侧疼痛。
当孩子出现上面的情况,可能是尿路感染,要及时去看医生,必要时进行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
3有的宝妈问我,她家宝宝前几天去公共游泳池游泳了,回来没多久就被诊断为尿路感染,是不是被传染了?
并不是哦,尿路感染并不像宝妈们想象的那样有传染性,不是一起游个泳就被传染了,同样,坐在公共厕所被污染的马桶上也不会被传染。
那平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怎样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1、注意卫生
年幼的宝宝换尿片的时候从前向后擦拭,年龄大一些的女孩子上厕所之后养成从前面往后擦的习惯。
2、男孩包皮过长要接受包皮手术
包皮环切术可使尿道感染风险降低近90%。
3、拉尿的时候要尿完,把膀胱排空
刚接受完厕所训练的孩子容易养成“尿不尽”的习惯,还没尿完全就从厕所跑出来了。这时最好让他进行“双重排尿”(在完成第一次排尿后再拉一次,确保把尿排空)。
4、鼓励孩子大约每两到三个小时就去尿尿,不让尿液堆积在膀胱内
有的孩子专注于看书、玩游戏忽略了尿意,记得提醒他们。
5、穿干净透气的内裤
宝宝在不穿纸尿裤之后最好穿上小内裤,不让宝宝穿着开裆裤将生殖器裸露在外面,容易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
6、推荐淋浴
相对于盆浴而言,淋浴相对更卫生一些。有条件淋浴的孩子尽量淋浴。注意不要用肥皂过度清洗女孩的阴部,容易破坏阴部的酸性环境,导致病菌趁虚而入。
7、保证摄入充足的水分
多喝水有利于稀释细菌,也有助于把有害细菌“冲洗”掉。
8、需要避开的食物
咖啡、碳酸饮料和辛辣食物对膀胱会有刺激性,已经患有尿路感染的孩子最好避开这些食物。
特别是对于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感受的宝宝来说,如果发生持续的发烧和哭闹,家长要高度保持警惕,要及早带孩子就医、及早问诊,千万不要因为怕麻烦而漏了给孩子查小便。
或许因为这么多问一次,就能早点减轻宝宝的痛苦,妈妈也安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