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高龄孕产妇比率急剧增高,年龄增长和胎次的增多随之带来的产后并发症也逐渐增多。很多产后妈妈好不容易熬过了艰难的10月怀胎,经历了满怀痛苦和希望的生产,产后没几个月却出现了一系列“难言之隐”:大笑和咳嗽时不可控制的出现尿漏;夫妻生活不和谐;会阴部坠胀感……这一系列的症状其实是盆底肌松弛的表现!
什么是盆底肌?
盆底肌是指封闭盆骨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托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一旦盆底肌弹性变差,便会导致相关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
哪些女性需要重视盆底康复?
主要是产后的妇女,以及一些中老年妇女,特别是平时生活中有尿失禁症状的女性,尤其需要重视。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的妈妈,产后42天最好进行一个常规的盆底肌评估,还有一些平时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便失禁、便秘的女性,比如说有些女性在打喷嚏、哈哈大笑、或者在提重物的时候,有不自觉的小便漏出来,还有一些子宫的脱垂、阴道壁松弛、性生活不满意,另外还有一些反复的阴道炎症、尿路感染的女性,这些都是不同程度盆底肌受损的表现,需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
盆底肌康复治疗分手术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药物治疗、通过高科技的生物反馈技术、医生指导下自我康复锻炼等治疗手段,通常暂时性盆底肌松弛或程度比较轻的,可以通过仪器配合Kegel锻炼可以逐渐恢复,但是一些比较严重的或永久性的盆底功能障碍,就需要手术治疗。
目前,区妇幼保健院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现正开展这项业务。引进的设备主要凭借高科技的生物反馈技术,精确客观地检测、评估盆底肌肉的肌力情况和纤维受损类型,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采用不同频率、不同能量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训练,唤醒被损伤的盆底神经肌肉,增加盆底肌肉肌力和弹性,使盆底功能恢复正常。患者经过无创无痛、轻松愉快的治疗过程,增加阴道的紧缩度,提高性生活质量,同时有利于预防、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和尿失禁等发生。
区妇幼保健产科主任杨栋清:“盆底康复治疗一般是每周两到三次,每次15分钟左右,10到15次一个疗程,并且要因人而异的,我们会根据疾病的状况来选择一个治疗方案,给予合适的治疗次数。然后回去要做一个居家训练-凯格尔运动。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大部分人群的症状都会有较大的改善。”
怀孕、生产几乎是每个女性人生的必经之路,善待自己,关爱盆底,及时康复,防止后患,愿您做一个健康无忧美妈妈。
宣传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