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动静脉内瘘是关乎透析效果、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危的重要通路,一旦出现狭窄堵塞,如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近日,一位尿毒症患者静脉瘘出现严重狭窄,医院肾内科主任李清初团队在治疗中及时发现并手术,顺利疏通堵塞的内瘘血管,帮助患者及时恢复透析治疗,保障了血透“生命线”安全。
去年11月,周先生查出患有尿毒症,医院进行了动静脉内瘘术,并开始规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因治疗效果和治疗环境不佳,近日,周先生一家便来到山东省立三院肾内科问诊。
在为周先生进行上机透析前的内瘘超声评估时,肾内科医务人员发现患者的瘘静脉出现一段明显狭窄,血流流量不足。内瘘血管几近堵塞,无法进行透析治疗。“不能透析了?那不是要了我的命!”患者周先生也慌了神。
经常做血液透析的朋友都知道,绝大多数肾友都是在“内瘘”上打针做透析,“内瘘”就相当于血透肾友的“生命线”。一旦内瘘血管狭窄、堵塞或者血栓,正常的体外循环难以维持,毒素就会在体内积聚,这对尿毒症患者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伤害。
为了迅速重塑周先生血透“生命线”,肾内科李清初主任团队迅速行动,经过一致讨论,决定为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通过介入微创术快速为患者打通堵塞的血管。
在充分术前评估和准备后,肾内科主任李清初、副主任于庆飞团队与麻醉科、超声医学科等多科室密切协作,通过皮肤穿刺血管,置入血管鞘,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将导丝导管通过狭窄病变,对血管的狭窄部位进行扩张,使狭窄部位矫正至正常的血管管径。
术后,超声评估显示血管通畅,血流量充沛,完全满足透析要求。周先生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李清初主任介绍,超声引导下内瘘血管球囊扩张术(PTA)具有创伤小、较好地保持血管的解剖完整性、延长已有通路使用寿命、可反复进行等优点,术后患者可以马上进行透析治疗。该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肾内科在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建立维护方面,又迈向了新台阶,为更多血透通路功能不良的患者带来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