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松1,钟文龙1,吴帅2,刘沛1,周利群1
1.医院泌尿外科,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国家泌尿、男性生殖系肿瘤研究中心;2.医院泌尿外科
长段输尿管病变指输尿管缺损长度≥5cm的损伤,其治疗方式选择往往给泌尿外科医师带来很大的挑战[1],临床上常通过肾造瘘,患肾切除,自体肾脏移植、尿路修复或重建等方法进行治疗。通过回肠代输尿管术进行尿路重建,是目前长段输尿管病变治疗有效可行的方法。该方法可挽救残余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且不受输尿管病变长度的限制,主要适用于患侧肾功能正常,长段输尿管缺损不能用膀胱尿路组织替代的患者[2]。
年开始,由李学松及周利群教授带领的手术团队在总结国内外回肠代输尿管术手术方法及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instituteofurology,pekinguniversity,IUPU)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后,运用回肠代输尿管术治疗长段输尿管缺损患者[3]。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将手术方法总结如下。
1回肠代输尿管术的临床应用1回肠代输尿管术的临床应用
1回肠代输尿管术的临床应用
1回肠代输尿管术的临床应用
1回肠代输尿管术的临床应用
常见的输尿管缺损的外科修复或重建方法包括输尿管端端吻合术、膀胱瓣输尿管下段成形术、自体肾移植术、回肠代输尿管术等,前三者修复长度有限,在长段输尿管病变治疗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年SHOEMAKER首次报道回肠代输尿管术在结核患者中的应用,年GOODWIN[5]成功将这一术式推广。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逐渐普及,年GILL等人[6]首次成功应用腹腔镜进行回肠代输尿管术,并于此后证实腹腔镜下肠代输尿管术相较开放手术在术后恢复方面有明显优势,在术后并发症率上无显著差异[7]。在国外,腹腔镜下回肠代输尿管术因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及术后恢复快的优点而成为临床上越来越多的选择,而国内因其手术技术较为复杂,术区粘连重,手术时间较长等原因,目前尚无腹腔镜下回肠代输尿管术相关报道。近年来,机器人辅助下回肠代输尿管术亦开始应用于临床[8-9]。
通过对既往文献分析,回肠代输尿管术常用于医源性因素引起的输尿管病变、泌尿系结核、结石、血吸虫病、肿瘤及腹膜后纤维化等[10]。然而随着疾病谱的改变,结核、血吸虫等疾病导致的长段输尿管病变逐渐减少,取而代之随着泌尿内窥镜技术的普及,腔内手术并发长段输尿管病变病例逐渐增多,该手术也更多地应用于医源性输尿管病变的治疗中[11]。回肠代输尿管术的禁忌症包括基础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可供选择肠断长度不足,膀胱功能障碍或膀胱出口梗阻,炎症性肠病及放射线小肠炎等[12]。由于代输尿管回肠黏膜对尿液的吸收作用,回肠代输尿管术术后易出现代谢性酸碱平衡紊乱,而术后闭合肠腔内高压导致的尿液反流也是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13]。此外,肠梗阻、反复尿路感染、尿瘘、吻合口狭窄、切口疝、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也是回肠代输尿管术术后必须警惕的并发症。
在术前对病人手术指征及禁忌症严格筛选前提下,目前报道中回肠代输尿管术均有良好疗效[12]。值得我们特别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中科白癜风专家国庆会诊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