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妇产科发展简史
妇
产
科
编者按:
院史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平台,是医务人员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的阵地,是激发职工奋进和开拓进取的源泉。医院医院筚路蓝缕的风雨历程,记录着几代人耕耘杏林、追逐医学曙光的光荣梦想,是大医挚爱、普惠苍生的红色史诗。
科史作为院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医院70年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线工作者风雨兼程、众志成城的真实记录,是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清晰呈现。
70年如巍巍丰碑熠熠生辉,70年辉映过去昭示未来,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厚重历史的峥嵘岁月,翻开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感受前辈们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精神财富。医院70年记忆系列——科室篇。希望各科室收集整理本部门、本专业的历史资料,形成和打造本专业的文化,向前辈们致敬,向后来人传承!今天继续推出妇产科篇:
50年代开创篇
历史与责任
医院妇产科是医院的创建而成立,妇产科的开拓者是陈国贤主任。50年代初,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0万,新法接生开始普及,住院分娩是一种新趋向,医院条件及人员均极大匮乏,陈国贤主任筹建科室,培训接生的赤脚医生,推进新法接生,在保障孕产妇的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60年代整合篇
创新与荣耀
年位于西安市大皮院的产院归并到医院妇产科,医院妇产科的综合实力,人才和床位得到了扩充。
60年代初期,缺医少药,医疗技术尚在探索阶段,医院蔡光宗医生调入医院,为了满足临床需求,保障人工流产手术的效果,蔡光宗前辈发明了电动吸刮器,同时研制成功上环器,电动吸刮器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后大大降低了人流术的并发症。
年11月1日蔡光宗主任在北京参加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年3月25日蔡光宗主任任医院副院长并兼管妇产科。陕西省政协委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医院工作期间出版的著作有《计划生育手术研究》、《计划生育手术指导》等。
(周恩来总理接见中华医学会
第一届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全体代表)
70年代成长篇
践行与拼搏
70年代,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提出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医疗卫生人员不足,设施简陋,患者的需求远远超过医疗资源,当年设无陪人制病房,医护人员必须加班加点,无节假日才可完成相应的工作。产科重症及并发症多,当时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关喜春主任团队认识到保障产妇安全需要严密观察产程、并注重产后观察对降低孕妇死亡率、产后病死率、围产期婴儿死亡率有很重要的意义,她们设计并制作产程图、产后观察表,得到全国同仁的认可,并进行交流,因其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这两张表格在陕西省得以推广并应用,为母婴安全筑起了一道有力的防线,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观察表延续至今。
70年代,妇产科在杨西玲主任和关喜春主任带领下,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包括中医、遗传咨询等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两病(尿瘘和子宫脱垂)进行免费治疗。实行针麻下的妇产科手术,如全子宫切除术等等,获得了国际